长嚣而寂,方作而息。
如射破的,初不以力。
子居深山,又处绝顶。
避嚣不作,二事俱屏。
往来临川,道里且千。
一见我喜,如旧交然。
我欲属子,重于发言。
子请则坚,之子之贤。
遍寻诸方,不主先入。
唯是之从,何拘何执。
惟昔善财,我曹之师。
其心广大,谁能间之。
山高海深,德则不孤。
不深不高,培塿潢污。
奚必深山,惟静之守。
求寂念息,以阅永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长嚣而寂,方作而息。
如射破的,初不以力。
子居深山,又处绝顶。
避嚣不作,二事俱屏。
往来临川,道里且千。
一见我喜,如旧交然。
我欲属子,重于发言。
子请则坚,之子之贤。
遍寻诸方,不主先入。
唯是之从,何拘何执。
惟昔善财,我曹之师。
其心广大,谁能间之。
山高海深,德则不孤。
不深不高,培塿潢污。
奚必深山,惟静之守。
求寂念息,以阅永久。
译文
- 长声喧嚣之后寂静下来,刚要开口又沉默不语。就像弓箭射出的箭矢一样,开始并不用力。
- 你居住在深深的山林之中,又在高山之巅修行。避开喧闹不去,这两件事都让你屏退。
- 我们来到临川城,距离这里有一千里的路程。你一见到我很高兴,就像老朋友一样。我希望你能留下来,我们之间的谈话会比言语更重。
- 你坚决地请求留下来,因为你的贤能让人敬佩。我们四处寻找,但不依赖于最初的进入。只有跟随你,有什么可以约束你的呢?
- 就像昔日的善财比丘,我们是他学习的榜样。他的心志宽广,谁能够超越他呢?
- 山高水深,但德行却不会孤单。如果你不够高或不够深,就会被泥土所覆盖。所以不必去深山之中,只需保持内心的宁静即可。
- 寻求安静和冥想来达到永恒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王维与好友元上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中通过对比“长嚣而寂”与“方作而息”以及“弓”与“箭”的形象,描绘了一种动静结合、外静内动的生活态度。王维借景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思念和期望。
首联“长嚣而寂,方作而息。”描绘了王维的内心世界,喧嚣过后归于平静,忙碌过后回归宁静。这种心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
中间部分“子居深山,又处绝顶。避嚣不作,二事俱屏。”进一步描绘了元上人的隐居生活。他选择在深山之中居住,远离喧嚣,过着清苦而宁静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后四句则表现了王维对于元上人离去的不舍:“往来临川,道里且千。一见我喜,如旧交然。”表达了他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再次归来的期待。这是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最后两句“我欲属子,重于发言。子请则坚,之子之贤。”则是对元上人的评价和祝福,希望他能坚守自己的道路,成为一位贤能的人。这是对他们友情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王维对友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