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飞下残鳞,千岩万壑皆填委。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疑是瑶英,盛开元圃,被风敲碎。倚危楼极目,长江渺处,浑错认、沙鸥起。
依约青帘遥指。记山家、酒香无比。访梅江路,何时归唤,小苍长耳。孙案袁门,不妨高卧,足娱书史。且摩挲霜鬓,嘲吟冰著,共荆人喜。

注释:

十三乘雪登仲宣楼,和前韵。 登高望远,登上了仲宣楼眺望远方。

玉龙飞下残鳞,千岩万壑皆填委。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疑是瑶英,盛开元圃,被风敲碎。倚危楼极目,长江渺处,浑错认、沙鸥起。

玉龙飞下残鳞,指的是雪花飘落的样子,就像玉龙在飞舞。千岩万壑皆填委,指山峦和深谷都被白雪覆盖。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意思是大地一片洁白,仿佛与天界相连。

疑是瑶英,盛开元圃,被风敲碎。瑶英,指仙丹或仙果。元圃,指仙境。这句话的意思是,雪花像仙丹或仙果一样盛开在元圃中,却被风吹得粉碎。

倚危楼极目,长江渺处,浑错认、沙鸥起。倚靠高楼极目远眺,但长江的尽头却模糊不清,甚至都分辨不出是沙鸥还是水鸟。

依约青帘遥指。记山家、酒香无比。青帘,指青色的帘子,这里可能是指酒铺的门帘。山家,指山野人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远远地看到青帘子,就知道是一家山野人家。

记山家,酒香无比。这句话的意思是,山野人家的酒非常香醇。

访梅江路,何时归唤,小苍长耳。访梅江路,指去寻找梅花的路上。何时归唤,指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小苍长耳,形容人的耳朵长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听不见小苍的叫声。

孙案袁门,不妨高卧,足娱书史。孙案袁门,指孙子的案子和袁门的书。高卧,指悠闲地躺着。这句话的意思是,孙子的案子和袁门的书都可以随便放置,足以让人娱乐于书中。

且摩挲霜鬓,嘲吟冰著,共荆人喜。摩挲霜鬓,指用手抚摸着白发。嘲吟冰著,指在冰雪中吟诗作赋。荆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己,也可能是指荆轲。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手抚摸着白发,在冰雪中吟诗作赋,让荆轲高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雪景和抒发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情,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十三乘雪登仲宣楼”,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登上仲宣楼,俯瞰整个江山大地,只见白雪皑皑,一片银白。这里的“十三”可能是指诗人的年纪或者某种特殊含义,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而“登”字则传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玉龙飞下残鳞,千岩万壑皆填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画卷。雪花如同玉龙一样飞舞而下,将山岩、山谷都装扮成白色。这里的“皆填委”则形象地表达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

第三句“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景色。整个天地仿佛只有一种颜色,诗人站在高处,感觉仿佛与仙境相隔不远。这里的“乾坤一色”和“蓬莱几里”都是用来形容雪后的景色的美丽和神秘。

第四句“疑是瑶英,盛开元圃,被风敲碎”,则是对前三句景象的进一步升华。雪花如同仙丹般盛开在元圃中,但却被风吹得粉碎。这里的“瑶英”和“元圃”都是用来形容雪中的仙景。

接下来的句子“倚危楼极目,长江渺处,浑错认、沙鸥起”,则是写诗人在高楼之上远眺长江的情景。但长江的尽头却模糊不清,甚至都分辨不出是沙鸥还是水鸟。这里的“浑错认”和“沙鸥起”都是用来形容诗人对长江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依约青帘遥指,记山家、酒香无比”,则是写诗人在远处看到了青山之下的酒馆。那里的酒香似乎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这里的“依约青帘遥指”和“记山家、酒香无比”都是用来形容酒馆和酒的味道的美好。

最后两句“访梅江路,何时归唤,小苍长耳”则是写诗人在寻找梅花的路上的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听不到小苍的叫声。这里的“访梅江路”和“何时归唤”都是表达诗人对于归家的渴望。

整首诗以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的关键词“玉龙”、“瑶英”、“元圃”等都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更具有艺术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