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东老总为虚,料想君家乐有馀。
白酒黄金都是幻,争如好客与收书。

【注释】

①“致爽轩”:指作者自己的书房。

②“西邻东老”:《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兄弟与成都的潘岳、范晔等交游,时称“八友”。陆机的《赴洛道中作》有“西陆时踟蹰,桑榆乃昬昬”,此处“西邻”即指潘岳。

③“料想君家乐有馀”:料想你家门庭雅致,生活富裕,宾客盈门。

④“白酒黄金都是幻”:这里比喻世俗之财如梦幻泡影,终将散尽。

⑤“争如好客与收书”:与其追求虚名浮利,不如结交贤人良朋,勤习诗书,修身养性。

【赏析】

本诗为酬和之作。诗人对朋友寄来的赠言,深以为然。首联写景,点明题旨。颔联以潘岳喻己,抒发胸襟怀抱,自许不凡。颈联直抒怀抱,劝勉友人,语意沉痛。末联回应前二句,再次强调交友之重要。全诗虽未提及“酒”,而其意已足。

此诗是酬答潘岳的赠言。潘岳,字安仁,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据《晋书》本传记载,潘岳“少为轻薄,好逸乐,饰容仅给……又好琴酒,在洛阳多游于市朝,无不流连忘返”。后因事下狱,被免官家居。诗中提到“西邻东老总为虚”,“料想君家乐有馀”两句,表明潘岳当时的处境不佳。因此,诗中所说的“西邻东老”、“料想君家”,应是指潘岳自己。潘岳曾向陆机、陆云两兄弟求教,二人也常与之往来。《晋书·陆机传》称潘、陆“俱善于辞赋,并有重名于世”。可见潘、陆两人在当时文坛上是很有名气的。潘岳的《闲居赋序》中说:“吾少而好学,晚而乐归真。”他虽然崇尚虚无,但并不反对饮酒。陆机《与潘岳书》说:“闻子善弹,若欲更试新曲,可复取吾琴弹之。”可见潘岳喜欢音乐,也乐于弹奏。潘岳的好友范宣曾经送给他一幅画,上面画了一只凤凰。潘岳看了后非常高兴,认为这幅画非常逼真,于是就把它挂在壁上。后来有人来问他这幅画的来历,他说:“我听说凤凰能飞到天上,现在它却栖息在我的房间里。我很高兴。”由此可见,潘岳很重视友情。因此,这首诗中的“西邻东老总为虚”,就是指潘岳本人。

诗一开头,就点明了自己的志趣:“西邻东老总为虚”,意思是说,潘岳你虽然名声大噪,地位很高,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学问和才能。接着又用“料想君家乐有馀”一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潘岳虽然门庭雅致,生活富裕,但却没有什么真正的欢乐和满足。因为潘岳的才学并不高深,所以即使有了富贵荣华,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喜悦和快乐。

颔联是全诗的重点。潘岳曾向陆机、陆云两兄弟求教过文章写作的技巧,后来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潘岳在《闲居赋》中曾写道:“余每观《虞书》、孔父、庄周以及六艺之典、春秋左氏、战国纵横之书、楚汉战策、孙吴兵法、世务机宜、伎术变化,莫不手执齿熟。”可见他平时很喜欢阅读书籍。然而,他并没有把这些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因此,当他面对现实生活时,就显得无所适从了。这就使得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因此,他在诗中发出了感慨:“白酒黄金都是幻,争如好客与收书。”他认为,世间的钱财和权力都是虚幻不实的,而结交朋友、学习知识却是实实在在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颈联紧承前面的议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结交贤人良朋和勤习诗书。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化素质。因此,他劝勉潘岳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里的“争如”就是“何不”的意思,也就是“为什么不”或“怎能不”的意思。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倾向,即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这首诗虽然只写了五句话,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潘岳的赞誉和劝勉,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