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青冥。正凉露如洗,万里虚明。鼓角悲健,秋入重城。仿佛石上三生。指蓬莱云路,渺何许、月冷风清。
倚南楼、一声长笛,几点残星。西风旧年有约,听候蛩语夜,客里心惊。红树山深,翠苔门掩,想见露草疏萤。便乘风归去,阑干外、河汉西倾。笑淹留,划然孤啸,云白天青。

【注释】

春从天上来:春天从天上飘然而至。

武昌秋夜:泛指秋天的夜晚。武昌,今湖北鄂州,为古楚地。

浩荡青冥:浩渺苍茫,天空广阔无际。

正凉露如洗:正当清凉的雨露洗涤着大地。

石上三生:石头上的苔藓,经年累月,已经长成三生三世的样子。

蓬莱云路:指仙山,即传说中的蓬莱。

倚南楼:站在南面楼上。

一声长笛:吹响了长长的笛声。

几点残星:几点稀疏的星光。

西风旧年有约:西风吹动的是去年的约定。

蛩语夜:蟋蟀在夜间鸣叫的声音。

客里心惊:客居他乡,心怀恐惧。

红树山深,翠苔门掩:红花的树木掩映在深深的山中,绿苔覆盖的门扉紧闭着。

想见露草疏萤:想象着看到那露水和萤火虫。

便乘风归去:就乘着风回到那里去。

阑干外、河汉西倾:栏杆外面银河向西倾斜。

笑淹留:笑着表示不愿久留。

划然孤啸:独自发出凄厉的长啸。

云白天青:云彩映照得天色更加明朗。

【赏析】

此词写秋景与羁旅之情,以壮阔之境,悲凉之感,表达羁旅之愁。上片写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但秋风劲吹,寒气逼人;下片写登高楼而长叹,听蟋蟀而感伤,思故国而怀乡。全词境界宏远,情感深沉,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词。

上片“春从天来”二句,写秋夜天宇的壮阔景象。首句点明时令,“春从天来”,表明这是春天的晚上;次句描绘天宇,“秋夜”,说明这是秋天的夜晚。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时间,为下文作铺垫。“浩荡青冥”一句,写天宇之空阔无边。“青冥”指青天广大,极言其高旷。“正凉露如洗,万里虚明”两句,进一步渲染天宇之空旷辽阔,同时,“正凉露如洗,万里虚明”,也暗示了天气之凉爽宜人。“鼓角悲健”四句,由天宇转入对天宇的描写。“鼓角悲健”是说鼓号之声凄凉悲壮。“秋入重城”是说秋风已经吹到了京城。“仿佛石上三生”四句,进一步描写天宇中的景物。“石上三生”是说石头上的苔藓,已长成三生三世的样子了。“指蓬莱云路”是说抬头望去,只见云海茫茫,直通仙境的蓬莱山。“渺何许”两句,是说云海多么辽远啊!“月冷风清”四句,写天宇之幽静。“月冷”、“风清”都是用典,“月冷”暗用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诗中“可怜九日闲过日,身作天涯汗漫游”句意,暗指作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遥远之地(扬州),而感到寂寞无聊;“风清”则是说秋风清冷,吹拂着大地,使万物凋零。

下片开头“倚南楼”四句,写词人登楼眺望,感叹宇宙之广袤无垠。“倚南楼”,即倚临南面楼上。“一声长笛,几点残星”,点出“南楼”,并写出了楼上所见到的景象:一阵悠扬的长笛声,几点疏落的星星,表现出词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烘托出了寥廓的天宇。“西风旧年有约”二句,词人由眼前的景色想到去年的往事。“西风”,既是秋风的名字,也是词人所在的方位。“旧年有约”,即去年秋天曾约定要相会,而今年却未能实现,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惆怅。“听候蛩语夜”,“蛩语夜”,即蟋蟀鸣叫于深夜,这里借指作者听到蟋蟀叫声,想到自己独处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心情。

结拍三句,词人由眼前景物及往事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慨。“红树山深,翠苔门掩”,是说红树叶儿掩映着深深山中,绿苔布满着关闭着的门扉。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偏僻荒凉的山村,还写出了词人的心境——孤单、寂寞、悲凉。“想见露草疏萤”,是说想象着看到那露水和萤火虫。露水晶莹剔透,萤火虫闪烁不定,这自然美景反衬出词人的孤寂。“便乘风归去”,是说词人打算乘着风回去。这两句是说,词人想要乘风回到家乡,但是,他并不留恋这个孤零零的环境,因为他想念家乡的人,思念家乡的事。“阑干外、河汉西倾”,是说栏杆外河汉向西边倾斜。河汉即银河,是古代神话中一条横贯天空的天河。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高楼而长叹,听蟋蟀而感伤……我想乘着风回到家乡,但阑干外银河向西倾斜……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表现了词人的孤寂,又表现了词人的豪放,表现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整首词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情真景真,意境宏大,笔势雄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