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
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
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

注释:

乌夜啼(wū yè tí) 唐代教坊曲名。

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 世间的人见到这种鸟,都把它看作不吉利的鸟儿,纷纷唾弃,在田野间随意地践踏。

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 谁能知道,它的命运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呢?当灾祸过去之后,反而会带来福气。

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 这苍翠的树林枝条,正是当年那些被贬逐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应当离去,不再做官了。

赏析:

这首诗以“乌夜啼”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感慨。诗中描绘了人们对于一种鸟的不同态度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描述了世人对于慈乌的厌恶和唾弃。他们看到这种鸟,都会把它当成是不吉利的象征,纷纷唾弃,甚至践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往往只看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第二句“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通过对“事乘除”的解释,表达了他对于世事的看法。他认为,事物的好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当灾祸过去之后,反而会带来福气。这是一种超越常人的眼光,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第三句“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他看到那苍翠的树林枝条,想起了那些曾经被贬逐的人们。他们曾在这里度过艰难岁月,如今却已经离去,不再做官了。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

整首诗通过描述世人对于慈乌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对世事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乌夜啼》,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感慨和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