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诗中那有画,阿师画里自兼诗。
我非今世王摩诘,子岂前身李伯时。
烟月正临青嶂落,滩声惟许白鸥知。
可怜半幅鹅溪绢,写此寒江一段奇。

西湖素公爱余泊舟小诗画为扇子

老子诗中那有画,阿师画里自兼诗。

我非今世王摩诘,子岂前身李伯时。

注释:老子的诗怎么能用画来比拟呢?而阿师的画却能兼有诗的意境。我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王维(王摩诘),你难道是前代的李公麟(李伯时)吗?

烟月正临青嶂落,滩声惟许白鸥知。

注释:烟雾和月光正好照在青翠的山峦之上,只有白鸥能听到江滩的水声。

可怜半幅鹅溪绢,写此寒江一段奇。

注释:可惜这半幅鹅溪(地名,浙江桐庐一带)的绢纸,却只能画出这条寒江的一段奇景。

赏析:

本诗题名“西湖素公爱余泊舟小诗画为扇子”,当为诗人自序,言其与素公泛舟西湖时,诗人见素公爱其诗画,特制一扇以赠,而诗人亦将此景绘入画中,以作赠答。

第一句“老子诗中那有画”,诗人认为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诗是文字的艺术,画是线条与色彩的艺术,两者各有所长,不可互相取代,也不宜相混。第二句“阿师画里自兼诗”,诗人认为素公的画不仅表现了画家高妙的技艺,而且融入了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因此,他的画既有诗的意境,又有画的韵味。第三、四句,诗人以王摩诘与李伯时为例,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绘画的特点与风格,表明自己虽然不是当代的王摩诘,也不是前代的李伯时,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五、六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烟月映照着青翠的山峰,江滩上只有白鸥能听到水声。这一美景恰似一幅天然画卷,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诗人却惋惜地表示:可惜这幅美景只能以半幅绢纸来展现,无法完整地展现出它的壮丽。最后两句则通过“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赞美之情。

此诗通过对素公画艺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