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序回环已献裘。不堪风叶夜鸣秋。寒螀吟露月阶幽。
蜗角虚名真误我,蝇头细字不禁愁。班超何日定封侯。

诗句原文:

节序回环已献裘。不堪风叶夜鸣秋。寒螀吟露月阶幽。
蜗角虚名真误我,蝇头细字不禁愁。班超何日定封侯。

译文:

岁月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转眼间已是深秋时节。秋风中,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夜晚的微凉,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凄凉。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一只寒蝉在月光下低吟,仿佛也在为这萧瑟的秋夜而哀伤。

在这凄凉的背景下,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名利地位,那些虚无缥缈、看似重要却又微不足道的名声,真的值得我去追求吗?细数自己的一生,那些琐碎的蝇头小字,难道真的能带来什么真正的快乐吗?

想到这些,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忧愁。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继续这样无休止地追逐名利,还是应该放下这一切,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天游历蕲水清泉寺时所作的。那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然而,在这片宁静的江南山水中,他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解脱和心灵的慰藉。

上阕写景,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昆虫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寂寥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相呼应,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下阕则转入了对人生和名利的思考。苏轼在词中提到“蜗角虚名”,意指那些看似重要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名誉和地位。他认为,这些虚无的名声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他也提到了“蝇头细字”,指的是那些琐碎的文字和记录,认为它们也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整首词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名利与快乐,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荣誉,而在于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快乐。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也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深邃思考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