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
“重闺佳丽最怜梅”,这句的意思是:闺中佳人中最喜爱梅花,窗前的春风已经打开了,她学习打扮来了。“争粉翻光”意思是:争相涂抹胭脂。“何遽落梳台”意思是:为什么就落在梳妆台上了呢?
“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这句是说:笑着坐在雕饰的马上唱古代的歌调,催促着玉制的乐器,让金杯斟满了酒,劝慰着谁呢?“古曲”“玉柱”“金卮”“阿谁”都是古人常用的典故或意象。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
这句是说:我贪图的是结成果实而把花蕊隐藏起来。收敛了眉毛,隔着千里远。以前那些漂亮的衣裳已经被抛弃了,像沈约、谢灵运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都离世了。
“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一句中,“娇姿”指梅花。“见”即看到的意思。“单衣”是单薄的衣服。这句的意思是:因为看不到梅花的娇美姿色,我真后悔穿着单薄的衣服。“若作和羹休讶晚”意思是: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做美味的汤羹,请不要惊讶于我的晚了。“和羹”即烹调羹汤,这里指做羹汤,比喻为人处事。“和羹”也指烹调羹汤,比喻为人处世。“若作和羹休讶晚”,意为你如果愿意和我一起做羹汤,请不要惊讶于我做得太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意思是:在烟雾迷蒙的雨幕里,任凭那阵阵春风,轻轻地吹过。“堕”同“渡”,“片片吹”即纷纷吹过。
【答案】
译文:
在闺中的女子最喜爱梅花,窗外的春意已经开放了,她开始学习打扮了。争先涂抹胭脂使容颜光彩夺目,为什么偏偏落在梳妆台上了呢?笑坐在雕饰的马上唱古代的歌调,催促着玉制的乐器,让金杯斟满了酒,劝慰着谁呢?为了结成果实而把花蕊隐藏起来,收敛了眉心,隔着千里远。以前的那些华丽的衣裳已经被抛弃了,像沈约、谢灵运这样的大才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间。看不到梅花的娇美姿色,我真后悔穿着单薄的衣服。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烹制美味的汤羹,请不要惊讶于我做得太晚;在烟雾迷蒙的雨幕里任凭那阵阵春风悄悄地吹过。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梅花品格的赞赏。诗中写梅,不写梅的形貌,而写其精神,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和情怀,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性格和不媚世俗的高洁志向。
第一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重闺佳丽最怜梅”。这一句的意思是:闺中女子中最爱梅花,春天的阳光已经照射到了窗前。“重闺”指的是深闺,即闺房内,这里用来形容女子居住的环境幽静。“佳丽”“怜梅”则表明了女子对梅花的喜爱。“牖春开。学妆来”,两句的意思是:春天来临,闺中女子已经开始梳妆打扮,她们争先恐后地涂抹胭脂,使自己更美丽些。“窗春”指春天到来,“学妆”指开始梳妆打扮。
第三、四两句写女子的装扮和动作:“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两句的意思是:争相涂抹胭脂使她的容貌更加光彩夺目。为什么偏偏落在梳妆台上了呢。“争粉”指争相涂抹胭脂,“翻光”指胭脂颜色鲜艳,“落梳台”指落在梳妆台上。
第五、六句写女子的动作和神态: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两句的意思是:笑着坐在雕饰的马上唱古代的歌调,催促着玉制的乐器,让金杯斟满了酒,劝慰着我是谁呢?“笑坐雕鞍”意思是:笑着坐在雕饰的马上。“歌古曲”指唱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中有《将进酒》《白马篇》《长歌行》等歌调。
第七、八两句写女子的动作和神态:“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两句的意思是:我贪图的是结成果实而把花蕊隐藏起来。收敛了眉心,隔着千里远。“贪为结子藏暗蕊”意思是:我贪求的是果实能够成熟而把花蕊隐藏起来。这句中的两个“为”字,一为动词,二为介词,表示目的和原因;一个“藏”字,是动词。“敛蛾眉”意思是:收敛了眉毛。
第九、十句写女子的动作和神态:“旧时罗绮,已零散、沈谢双飞。”两句的意思是:以前的那些华丽的衣裳已经被抛弃了,像沈约、谢灵运这样的大才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间。“旧时罗绮”,指的是以前的华丽服饰。“零散”意思是散落,“沈谢”,指东晋时期的大诗人沈约和谢灵运。这两句是说:以前的那些华丽的衣裳已经被抛弃了,像沈约、谢灵运这样的大才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间。
最后两句写女子的动作: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两句的意思是:看不到梅花的娇美姿色,我真后悔穿着单薄的衣服。“不见娇姿”意思是:看不到梅花的娇美姿色。“真悔著单衣”意思是:我真后悔穿着单薄的衣服。“著单衣”即穿着单薄的衣服。这句的意思是:因为看不到梅花的娇美姿色,我真后悔穿着单薄的衣服。
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含蓄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