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归梦太匆匆。
怕惺忪。
越惺忪。
一霎南柯,惊破五更钟。
昨夜画屏凉似水,秋去也,怅天涯、目断鸿。
断鸿。
断鸿。
信难通。
云万重。
山万重。
盼也盼也,盼不见、锦字缄封。
空把阑干,倚遍夕阳红。
帘卷西风人影瘦,销魂处,湿罗巾、别泪浓。
这首诗的标题是“江城梅花引”。它描绘了诗人在梦中醒来,发现现实与梦境的差距,以及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朝来归梦太匆匆。
- “朝来”:早上醒来。
- “归梦”:回归的梦,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梦。
- “太匆匆”:过于匆忙。
注释:诗人一早醒来后立刻进入了梦乡,梦中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匆忙和不真实。
赏析:诗人通过梦境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 怕惺忪。
- “惺忪”:形容眼睛朦胧,看不清。
注释:诗人担心自己的眼睛因为睡意而变得模糊不清。
赏析:诗人用“惺忪”形容自己因困倦而看不清梦境中的世界,反映了他的疲惫和困顿。
- 越惺忪。
- “越”:加强语气词。
注释:越是、更加。
赏析:诗人通过重复使用“越”,强调了自己对梦境中景象的迷茫和不解。
- 一霎南柯,惊破五更钟。
- “一霎”:一会儿,短暂的时间。
- “南柯”:比喻虚幻的事物或梦境。
- “惊破”:打破、惊醒。
- “五更钟”: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五更为一昼夜的五分之一,五更钟即黎明时分。
注释:短暂的瞬间,如同梦境般的南柯被五更钟声所惊醒。
赏析:诗人以梦境中的南柯为象征,暗示了现实中的虚幻和无常。同时,五更钟声的响起,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觉醒。
- 昨夜画屏凉似水,秋去也,怅天涯、目断鸿。
- “昨夜”:昨晚。
- “画屏”:装饰品,用来展示画作。
- “秋去”:秋天过去。
注释:昨晚的画面清凉如水,暗示了秋天的离去。
赏析:诗人通过“画屏凉似水”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
- 断鸿。
- “断鸿”:比喻音信断绝的人或事。
注释:诗人用“断鸿”来形容自己在梦中听到的鸟鸣声,暗示了与远方亲人的联系已经中断。
赏析:诗人通过“断鸿”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联系的渴望。
- 云万重。
- “云”:云雾。
注释:云层层叠叠。
赏析:诗人用“云万重”来形容云雾的厚重和遮蔽,暗示了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 山万重。
- “山”:山峰。
注释:山峰层层叠叠。
赏析:诗人用“山万重”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和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盼也盼也,盼不见、锦字缄封。
- “锦字”:精美的丝织品,常用于书信中作为问候的表示。
注释:期盼、盼望,但始终盼不到锦字的书信。
赏析:诗人通过反复呼唤“锦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之情。
- 空把阑干,倚遍夕阳红。
- “阑干”:栏杆。
- “夕阳红”:指夕阳下的红色光辉。
注释:空手把着栏杆,一遍又一遍地眺望着夕阳的红光。
赏析:诗人用“阑干”这一动作,表现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而“夕阳红”则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与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帘卷西风人影瘦。
- “帘卷”:窗帘被风吹动的样子。
- “西风”:秋风。
- “人影瘦”:指人的身形消瘦。
注释:窗帘被西风卷起,露出了人影的瘦弱。
赏析:通过“帘卷西风人影瘦”,诗人传达了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感觉,形象地描绘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