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何况江涛转千里。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注释:
-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何况江涛转千里。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
- 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
-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橘子香气的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将橘子与潘令(潘岳)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首句“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中的“江陵”指的是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这里以“种橘”作为主题,暗示了作者对种植柑橘的热爱。而“尚比封侯贵”则表示柑橘在古代被视为贵重之物,足以媲美封侯之荣。这两句诗通过“江陵种橘”这一具体场景,展现了柑橘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和价值。
- 第二句“何况江涛转千里”中的“江涛”指的是长江的波涛,而“转千里”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浩渺的景象。这里用“江涛”来衬托橘子的香气,进一步强调了柑橘的珍贵和独特之处。这句诗通过对江水的描绘,为下文的“带天香”、“含洞乳”做铺垫。
- 第三句“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中的“带天香”指的是柑橘散发出的浓郁香气,如同天上的香气一般;“含洞乳”则是形容橘子内含丰富的果汁,犹如山洞中的乳酪一般醇厚。这里的关键词“香”、“乳”都是柑橘所特有的特点,也是作者喜爱柑橘的原因之一。这句诗通过对柑橘香气和果汁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 第四句“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中“荔子”指的是荔枝,一种南方水果。这里的“驰驿风流”意味着橘子的香气四溢,能够传遍整个驿站。而“仅比”则表示与其他水果相比,柑橘的香味更加突出。这句诗通过对荔枝和橘子香气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橘子香气的独特之处。
- 第五句“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中的“潘令”(潘岳)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牙齿稀疏,因此被称为“潘令老”。这里的关键词“齿疏”、“冰霜”以及“金苞”都是描述潘岳的特点。这里的“十颗金苞”则是形容橘子的外形和质感,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这句诗通过对潘岳和橘子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第六句“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中的“觞前”指的是饮酒之前,这里用来指代橘子的品尝过程。这里的“细认”则是形容品尝橘子时的细致观察和品味。而“别有馀甘”则是形容橘子的味道与众不同,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和口感。这句诗通过对品尝橘子的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橘子味道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其他水果(如桃子、李子)的不屑一顾,认为它们无法与橘子相提并论。
- 第七句“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中的“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他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辞赋家。这句诗通过联想司马相如在酒醉后与文君相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与橘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这里的“等闲风味”则是形容橘子的独特口味和风格,不同于其他水果所独有的韵味。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橘子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橘子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
- 最后一句“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中的“等闲风味”则是形容橘子的独特口味和风格,不同于其他水果所独有的韵味。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橘子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橘子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