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帘挂晚。莺槛迷晴,花思零乱。试觅娉婷,日日傍湖亭苑。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径抛春扇。
醉归来,任钗云半落,绣帘慵卷。念灿锦、年华如旧,飞絮游丝,萦恨难剪。蜀羽无情,早带怨红啼断,厚约轻辞寒食夜,行云空梦梨花院。莫凭阑,正斜阳、淡烟平远。
【解析】
这是一首伤春的词,上片以莺、燕之景,烘托伤春之情;下片写伤春的原因,由“飞絮”而及“游丝”,由“怨红啼断”而到“薄幸”,由“寒食夜”而及“梨花院”。最后点明主旨,抒发了伤春的愁绪。
【答案】
①燕帘(垂挂的帘子):指晚秋时挂在屋外的窗帘。②莺槛:有栏杆的窗户,是古代女子梳妆的地方。③娉婷:美好的样子。④花思: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这里指对春光的眷恋。⑤掷果:即《西洲曲》中苏蕙为情郎织锦为诗,寄与情人,后被其夫发现的故事。⑥采香:《南史·陈后主张丽华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宠幸张贵妃,命其作采香调。⑦蜀羽:指蜀地的杜鹃鸟。⑧薄幸:薄情,无情。⑨行云空梦:像轻飘的云彩一样,徒然地做着梦罢了。⑩莫凭阑:莫要凭靠栏杆远望。
译文:
燕子在晚秋里低垂着帘子,黄莺儿在有栏干的窗前迷离地观望春光。那美丽的倩影日日傍湖亭苑徘徊,她抛下手中的鲜花,在有花香的路上漫步。
我醉归去,钗儿斜插半落,绣帘慵懒地卷起。思念那灿烂的锦缎般的年华,就像飞舞的柳絮和缠绕的蛛丝,难以剪除萦绕心头的哀愁。蜀山的杜鹃声声啼叫,早已带上了我离别时的怨恨。我们曾经约定,在寒食之夜一起赏月;现在他已离去,只留下我一个人在梨花院中空梦一场。不要凭倚栏杆眺望,眼前只有斜阳映衬下的淡淡烟霭平铺远方。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一位少女的伤春惜春之情。全词以景物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语言清新自然,含蓄蕴藉,富有韵味。词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娇柔多情的少女形象,使词意曲折婉转,感情起伏跌宕。
词的上片写景抒情。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暮秋时节的景象。“燕帘”二句是写女主人公在湖亭苑畔,见到美丽的黄莺时所发出的惊羡之情。“试觅娉婷”四字承“见莺”而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她试着去寻找这位美丽的女子,但日复一日,她都只能从湖水之边经过,而不能接近。接着“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径抛春扇”,则是进一步写她所见的景色和她的感受。“掷果”二句是说,她看见墙阴中有一匹骏马停在那里,便悄悄地投出手中的鲜花;而当她走进有花香的地方时,又抛下一把扇子。这些动作都是女主人公在欣赏美景时的情不自禁的举止。
下片写主人公的内心活动。“醉归来”三句写女主人公回到自己家中的情景。“任钗云”三句是说,女主人公回到自己家里以后,看到自己的头上插着鲜花的钗,已经半落下来;而她那绣着花纹的帘子也懒得再卷起来,只是慵懒地躺在床上。“念灿锦”四句是说,女主人公想到那些绚丽多彩的锦绣,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代的美好时光,那时她的心如飞絮般地轻盈飘荡,她的思绪如游丝一般地缠绕着自己。“萦恨难剪”五字是说,女主人公一想到这些往事就感到忧愁缠身,难以解脱。“蜀羽”二句是说,后来她听到一只蜀地的杜鹃鸟在啼叫,声音非常凄切,她不禁想起了自己丈夫薄情寡义,早就带着怨恨离开了她。
下片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并由此引出了词人的慨叹。“早带怨红啼断”五字承“蜀羽”一句而来,是说,自从丈夫离开以后,那只蜀地的杜鹃鸟便常常啼叫着,直到它的叫声完全嘶哑为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丈夫离开以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的面了。“厚约”三句是说,她曾经和丈夫立过盟约,约定在寒食之夜一起赏月。可是现在他已经不在这里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在梨花院中空梦一场。这里的“约”字是双关语,既指两人当初的盟约,也指男女之情。“行云”二句是说,她站在院子里,凭栏远望,只见斜阳映衬下的淡淡的烟雾一直铺展到天边。这两句中的“行云”二字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是暗喻自己的处境。
结尾三句是全词的总结性句子。“莫凭阑”三字承上启下。前面写景抒情都是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现在却用“莫凭阑”三字来收束全词,表明女主人公此时已经不再愿意凭倚栏杆眺望了。“正斜阳、淡烟平远”五字是对上片末句的承接和深化,意思是说,女主人公现在不再愿意凭倚栏杆眺望了。“正”字是强调语气,突出了女主人公此时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这首词通过写一个少女伤春惜春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男子中心思想给青年男女爱情造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