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依万柳,丽草田田,别有金谷。
卷就新筒,只少手擎纤玉。
几阵凉飔翻叶白,依然骤雨跳珠绿。
石栏斜,看鱼吹细浪,扇摇芳鞠。
试添个、江南舴艋,任搅红衣,不用濡足。
更忆西湖,十里冷香飞逐。
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
又争如,陌尘飞,马蹄归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倦寻芳”是词牌名,《倦寻芳》一词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起调,第二部分是上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是下片的主体部分。此词的体裁为小令,词牌是《倦寻芳》。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夏日荷花的美丽。
“堂依万柳,丽草田田”,首句写景,点明荷花生长的环境;“堂依”指倚靠,倚靠在万柳之间,形容荷花生长在环境幽雅的地方;“丽草田田”指长满了茂盛的草地,形容池塘周围的自然环境美丽宜人。
“卷就新筒,只少手擎纤玉”,描写的是荷叶的形态。用“擎”字来形容手捧荷叶的动作,突出荷叶的娇嫩可爱;“手擎纤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纤玉”二字既形容了叶形也暗示了其质地的柔美。
“几阵凉飔翻叶白,依然骤雨跳珠绿。”两句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形态变化。“凉飔”(秋风)翻叶使荷叶显得更白了;“骤雨跳珠绿”则形容雨后荷叶的颜色更加翠绿。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荷叶比作玉器,突出叶子的细腻和柔韧。
“石栏斜,看鱼吹细浪,扇摇芳鞠。”写观荷时的动作细节。“石栏斜”是说作者站在栏杆旁,“鱼吹细浪”指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激起层层涟漪,“扇摇芳鞠”指荷叶随风摇曳,仿佛美人扇子一般。
“试添个、江南舴艋,任搅红衣,不用濡足。”写观赏荷花时的情景。“江南舴艋”即小船,作者在这里以船代步,泛舟湖面,欣赏美丽的荷花。“任搅红衣”指荷花随着船儿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一样,而船儿不需要沾满水花。
“更忆西湖,十里冷香飞逐。”由眼前的荷花想到远方的西湖。“十里”形容距离之长,“冷香飞逐”指远处的西湖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随风远送。
“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写荷花的动静之美。“偏是”表示正好赶上或者恰巧看到,“风前蝴蝶住”指的是蝴蝶停在荷花上,似乎在欣赏荷花的美丽,“但无人处鸳鸯浴”则是说只有在没有人的时候鸳鸯才会来到荷花旁饮水沐浴。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鸳鸯鸟停在荷花上。
“又争如,陌尘飞,马蹄归促。”最后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陌尘飞”指马踏过的道路尘土飞扬,“马蹄归促”指人们赶路匆匆,马蹄声急促。作者在这里以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繁忙的景象与荷花所展现的美好景象进行对比,强调了荷花给人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赏荷。上阕描写荷花生长的环境,以及作者观赏荷花时所看到的景物。
词的开篇先从荷花所处的环境入手:“堂依万柳,丽草田田。”这一句交代出了荷花生长的背景,即在万柳环绕的环境中盛开着。“堂依”是倚靠的意思,此处指荷花依傍于柳树而生。“丽草田田”则形容了池塘周围的自然环境美丽宜人。
词中描写的是荷叶的形象:“卷就新筒,只少手擎纤玉。”“卷就新筒”形容荷叶舒展开来像新筒一样,“只少手擎纤玉”则形象地刻画出荷叶娇嫩可爱的样子,同时通过“擎”字也暗示了其质地的柔韧。紧接着,词中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形态变化:“几阵凉飔翻叶白,依然骤雨跳珠绿。”“凉飔”即秋风吹拂,此处形容秋风过后,荷叶显得更加洁白;而“跳珠绿”则形容雨后荷叶的颜色更加翠绿。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荷叶比作玉器,突出叶子的细腻和柔韧。
词中描写了观赏荷花时的情景:“石栏斜,看鱼吹细浪,扇摇芳鞠。”“石栏斜”是指作者站在栏杆旁观看,“鱼吹细浪”指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激起层层涟漪,“扇摇芳鞠”则是指荷叶随风摇曳,仿佛美人扇子一般。
词中写到观荷时的细节动作:“试添个、江南舴艋,任搅红衣,不用濡足。”“江南舴艋”即小船,作者在这里以船代步,泛舟湖面,欣赏美丽的荷花。“任搅红衣”指荷花随着船儿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一样,而船儿不需要沾满水花。
词中回忆了曾经看到的荷花:“更忆西湖,十里冷香飞逐。”“西湖”指杭州的西湖,“十里冷香飞逐”指远处的西湖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随风远送。
词中描写了荷花的动静之美:“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偏是”表示正好赶上或者恰巧看到,“风前蝴蝶住”指的是蝴蝶停在荷花上,似乎在欣赏荷花的美丽,“但无人处鸳鸯浴”则是说只有在没有人的时候鸳鸯才会来到荷花旁饮水沐浴。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鸳鸯鸟停在荷花上。
词中总结了全文:“又争如,陌尘飞,马蹄归促。”“又争如”意思是哪里比得上呢?“陌尘飞”是指马踏过的道路尘土飞扬,“马蹄归促”指人们赶路匆匆,马蹄声急促。作者在这里以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繁忙的景象与荷花所展现的美好景象进行对比,强调了荷花给人带来的宁静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