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台前水急流,累累石冢界沙洲。
机深已尽吞吴策,事变空成守蜀谋。
江月四时犹耿耿,云山千古谩悠悠。
天公若遂兴刘愿,功烈应非管乐俦。

【注释】八阵台:位于今湖北襄阳市西北。

江月:指长江中的月亮。江月四时犹耿耿,意思是说,不管春夏秋冬,江上的月亮都是圆的,圆圆的月光下,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上的月亮也是圆圆的。江月四时犹耿耿:江上明月始终如一。耿耿:明亮的样子。

云山:指襄阳附近的群山。云山千古谩悠悠:云和山永远在,但它们都像过去一样,没有变化。谩悠悠:漫悠悠,形容漫不经心、漫无目的地徘徊。

天公:指上天或老天爷。刘:指刘备,即汉昭烈帝。兴刘愿:实现刘氏复兴的愿望。

管乐:周代乐师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善吹古琴,钟子期善听。后以“伯牙遇知音”比喻知己相遇。俦:同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八阵台的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存亡的关注。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首联写诗人站在八阵台前,看到滔滔江水和连绵的山岗。这里的“石冢”指的是古代的烽火台,是古代战争中用来观察敌人动向的重要设施。诗人用“累累”来形容这些烽火台,形象地描绘出它们密集排列的景象。

颔联转入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诗人认为吴国的灭亡是因为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和周密策划,而不是因为蜀国的失败。而蜀国的失守则被认为是由于统治者的无能和失误所致。这一联中,“吞吴策”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灭亡的策略,“守蜀谋”则是指蜀汉后期的失败策略。诗人通过对比吴蜀两国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颈联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描绘了江上明月和云山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这两句也寓意着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主题,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叹。

尾联回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诗人引用“天公若遂兴刘愿”,暗指上天如果能够实现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那么他的功业就不会逊色于古代贤能的君主。这里的“管乐俦”是指古代的贤才,诗人通过与他们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八阵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