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苦爱山,藜杖春复秋。
峰峦如佳人,一顾销百忧。
野性不受羁,思与麋鹿游。
失脚名宦场,冠缨络人头。
州家费经营,心轮日万周。
遇阴求少息,此身等蜉蝣。
颇闻西山佳,往作半日留。
小径开宇宙,仿佛规神州。
万象几席间,云烟渺沉浮。
同来三益友,清逸诗家流。
相期老岩穴,委质巢与由。
吾庐有云溪,拂袂行归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描写栖岩寺的景色来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九月二十日率赵彦和王平叔刘谊夫游栖岩寺”,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也点明了全诗的中心主题。

(2)“少时苦爱山,藜杖春复秋”,这是第二句,写自己年少时就喜爱山,用藜杖去攀登,春夏秋冬都去攀登,表现出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3)“峰峦如佳人,一顾销百忧”,这是第三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山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4)(野性不受羁),这是第四句,写自己不受世俗束缚,想与麋鹿等山林之兽一起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

(5)“失脚名宦场,冠缨络人头”,这是第五句,写自己因为官场上的失足而遭受到的种种磨难。

(6)“州家费经营,心轮日万周”,这是第六句,写自己在官场上为了生存,每天忙碌着,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7)“遇阴求少息,此身等蜉蝣”,这是第七句,写在官场上为了生存,每日奔波劳累,就像小虫一样微不足道。

(8)“颇闻西山佳,往作半日留”,这是第八句,写听说西山风景优美,于是决定前去游览。

(9)“小径开宇宙,仿佛规神州”,这是第九句,写在游历西山的过程中,看到了山间的小路开阔得像是把整个宇宙打开,好像可以规划出中国的土地。

(10)“万象几席间,云烟渺沉浮”,这是第十句,写在游历西山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山水之间的美景,云烟缭绕中,有无尽的变化。

(11)“同来三益友,清逸诗家流”,这是第十一句,写和自己一起来的朋友都是性情高洁的诗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会变得更加清新安逸。

(12)“相期老岩穴,委质巢与由”,这是第十二句,意思是希望以后能够像伯夷一样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13)“吾庐有云溪,拂袂行归休”,这是第十三句,意思是我的居所旁边有一条云溪,我挥舞一下衣袖就回去休息了。

【答案】

译文:我年少时就喜欢大山,春天秋天都用藜杖去攀登。山峰宛如美人儿,她一瞥一笑就消除掉我心中所有的忧愁。野性不受羁绊,我愿与麋鹿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官场失足让我身心疲惫,官服头上的簪缨被束缚住了。官府花费很多精力经营,整天忙得没有闲暇。遇到阴雨天就停下来稍事休息,我这身体就像蚂蚁一样微薄。听说西山的风景很好,我打算去那里游玩半天。山间小路开阔得很大,好像能规划好中国的国土。万物都在这小小的天地中展现,白云和烟雾飘荡不定。和你们三位好友一起,我们可以过着清高安逸的生活。希望以后能够像伯夷一样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我的住所旁边有一条云溪水,我挥舞一下衣袖就回家去了。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描写栖岩寺的景色来表达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紧扣“游”字展开描写,从游前写到游后,从游外写到游内。开头四句写自己年少时就喜欢山,用藜杖去攀登,春夏秋冬都去攀登,表现出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五、六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山之美。七、八两句写自己不受世俗束缚,想与麋鹿等山林之兽一起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九、十两句写因为官场上的失足而遭受到的种种磨难。十一、十二两句写在官场上为了生存,每天忙碌着,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十三、十四两句写在游历西山的过程中,看到了山间的小路开阔得像是把整个宇宙打开,好像可以规划出中国的土地。十五、十六两句写在游历西山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山水之间的美景,云烟缭绕中,有无尽的变化。十七、十八两句写和自己一起来的朋友都是性情高洁的诗人,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会变得更加清新安逸。十九、二十两句是说以后希望能够像伯夷一样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最后两句是说我的居所旁边有一条云溪,我挥舞一下衣袖就回家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