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
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
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
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
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
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
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
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
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
世间诸法空,通塞本由心。
勉挥金宝剑,勿使茅苇侵。
九日同诸友游丰乐院翠围亭槛前竹树蓊蔽命僧剪除青山宛然复出遂以开林出远山为题探韵印得林字
注释: 九月九日,和朋友们一同游览丰乐院的翠围亭,亭前的竹林茂密,树木丛生,命令僧人修剪。青山仿佛重新露出了面目,于是以《开林出远山》为题,进行探索性的即兴赋诗,并最终将“林”字作为主题。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秋天丰乐院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官场腐败、人情冷暖等。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
注释: 在丰乐院中建造了一座亭子,邀请青山共饮,这里的意境深远而神秘。过去十年间,这里一直被废弃,没有人打扫,因此变成了一个充满竹子的小丛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乐院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
注释: 当客人到来时,眼睛会产生疲劳,所以不舍得用斧子去砍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
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
注释: 轻轻敲击,余音绕梁,几案延伸到高山峻岭之间。一只手就能打开平原,两个鬟发少女从高山上飞出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乐院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
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
注释: 一开始以为天色昏暗,但是过了一会儿却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空旷的墙壁上映照着晴朗的阳光,使得衣服更加明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乐院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
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
注释: 在这个时候,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我悠然自得地登上高楼欣赏风景。夕阳下,残阳如血,美酒伴着歌声,让人陶醉;夜晚,静谧的山林中,只有蟋蟀鸣叫和清风吹拂的声音相伴。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
世间诸法空,通塞本由心。
注释: 人的情感与早晨晚上不同,但山的颜色却永远不会改变。世间万物都是空的,无论是通途还是堵塞,其根本都在于人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如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冷暖。
勿使茅苇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