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祸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注释】

①治平院:即治平寺。北宋王安石所建,以纪念其父王旦而命名。三苏:指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22)父子。②天人:谓其与天地同其高下。

③少读:年少时读书。④鬓成丝:形容年老。⑤管库:掌管库藏。⑥疏散:散漫不羁。⑦春风吹衣裾:指春风拂面。⑧禅堂:佛教寺院中的讲堂。

⑨真容:指佛像。⑩岷峨:指四川的山。岷江和峨眉山。⑪扬马:指战国时扬雄和司马相如。⑫孔孟:指孔子和孟子。⑬斯文:这里指文化学术。⑭邪说:指歪门邪道。⑮恣蹂践:肆意践踏。⑯缅思:追想。⑰药石之言:比喻有益于国家、人民的言论。⑱先见:事先预见。⑲安得:哪能。⑳一副:全部,尽。

【译文】

三苏都是天上人间的人,他们的著述浩大简明。年轻时就已饱学,可惜生得太晚。人们常说管库的官低微,我却自由自在地生活。春风轻轻吹动衣襟,我兴致勃勃,无拘无束。佛祖在禅堂中安详地坐着,他光明的眼睛照耀着我。父子二人在一起,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他们都是四川的山产。扬雄和司马相如争做文章的规范,孔子和孟子论述仁义道德。时光流逝,日月终有尽头,但文化学术永远不会消失。那些歪门邪道的学说,深深侵入人心,导致社会风气颓败,不可挽回。招来了戎马,中原被肆意践踏。想起当年药石般的言辞,预先看到了祸患的发生。怎么能让这样的人物复活,只希望他们为天下苍生于心。

【赏析】

此诗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对先贤遗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政的忧虑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直白、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热烈。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三苏”。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繁,是当时文坛上的杰出人物。颔联写早年读书之苦,以及因才高而备受压抑的愤懑之情。颈联写自己的个性与佛祖相似,不受世俗束缚,悠然自得。尾联则表达了对先贤遗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政的忧虑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直白、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热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