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融和,金莲放、人在东风楼阁。天香吹辇路,净无云一点,桂流霜魄。雪霁梅飘,春柔柳嫩,半卷真珠帘箔。迢迢鸣鞘过,隘车钿辔玉,暗尘轻掠。拥琼管吹龙,朱弦弹凤,柳衢花陌。
鳌山侵碧落。绛绡远,春霭浮鳷鹊。民共乐、金吾禁静,翠跸声闲,遍青门、尽停鱼钥。衩袜寒初觉。方怪失、绣鸳弓窄。误良夜、瑶台约。渐彩霞散,双阙星微烟薄。洞天共谁跨鹤。

【注释】

渐入融和:逐渐变得温暖起来。融,暖和;和,暖意。金莲放:指花开得正盛。人在东风楼阁:在春风的吹拂下,人已来到了楼阁上。天香吹辇路:天上的香气吹拂着车辇路上。天香,指花香;辇,帝王的车子。净无云一点:天空中没有一点儿云彩。雪霁梅飘,春柔柳嫩:雪后初晴,梅花飘落,春天柔和,柳枝嫩绿。半卷真珠帘箔:半卷起珍珠般的帘子。迢迢鸣鞘过:长长的马鞭声在耳边响起(鸣鞘,指马鞭的声音)。隘车钿辔玉:狭窄的车马装饰着玉石。暗尘轻掠:尘土被风轻轻掠过。拥琼管吹龙:拿着笙笛吹奏《龙吟》。朱弦弹凤:用丝弦弹奏凤凰之音。柳衢花陌:柳树和花卉交相掩映的路旁。

鳌山侵碧落:鳌山已经接近了天际(鳌山,指元宵节时悬挂在空中的大型灯饰)。绛绡远,春霭浮鳷鹊:远望天空,春天的云彩浮动着成对的喜鹊。民共乐、金吾禁静,翠跸声闲:人们共同享受欢乐,而守夜的官兵也停止了巡逻。青门、尽停鱼钥:青门外所有的门户都已关闭。衩袜寒初觉:解开衣袜时感到寒冷刚醒。方怪失、绣鸳弓窄: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弓太宽了。误良夜、瑶台约:误了这美好的夜晚,错过了与情人相会的机会。渐彩霞散,双阙星微烟薄:渐渐消散的彩霞,使月亮显得模糊不清。洞天共谁跨鹤:谁又能一同飞向洞天?

【赏析】

《大犯元夕寓京》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景的词。全词写京城元宵节之夜的热闹景象,抒发了作者因节日欢乐而忘却归期、错过良宵之情。此词语言明快清新,形象活泼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开头两句“渐入融和,金莲放、人在东风楼阁”,写出了元宵节时天气转暖的景象。“渐入”、“人”二字渲染出节日气氛的浓厚,为下文烘托了背景。“天香吹辇路,净无云一点,桂流霜魄。”三句写元宵节时天上飘荡的香味。“净无云一点,桂流霜魄”,既点出了月色皎洁,又描绘出月华如水,洒向人间的美景;“天香吹辇路”,既表现了节日时的欢腾气氛,更暗示了皇帝也来参加赏灯活动;“桂流霜魄”,则把明月写得清丽可玩,幽雅动人。“雪霁梅飘,春柔柳嫩,半卷真珠帘箔。”前三句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百花盛开。“雪霁”,即雪停的意思,说明天气由冷转暖,梅花随风飘落在道上。“半卷真珠帘箔”,则把元宵佳节的气氛烘托得更为浓烈。“迢迢鸣鞘过,隘车钿辔玉,暗尘轻掠。”三句写车马行于长安道上。“鸣鞘”,指马鞭声;“钿辔”,指车饰。“暗尘轻掠”一句极富情趣,既写出了车马行进之快,又写出了行人急于赶路的心情;同时,还表现出元宵节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车马络绎不绝的壮观场面。

接下来四句写元宵节游观活动的盛况及作者的感受。“拥琼管吹龙,朱弦弹凤”,写的是民间艺人吹奏乐器和演奏乐曲的情景。“柳衢花陌”四字既交代了地点,又渲染了节日气氛。“鳌山侵碧落,绛绡远,春霭浮鳷鹊”,既写景,又写物,既写出节日的气氛,又暗示了元宵节的习俗——放烟火。“渐彩霞散,双阙星微烟薄”,则是从高处俯瞰所见。彩霞散、双阙星微、烟薄等词语,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最后三句写作者对元宵节的感怀。“误了这美好的夜晚,错过了与情人相会的机会。”既写出了作者的遗憾,也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渐彩霞散,双阙星微烟薄”既是对前面所写的元宵节盛况的描述,也是诗人感情的外露。

这首词以记叙元宵节的盛况为主,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记叙,而是通过对元宵节的热烈气氛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