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背倚斜阳树。过几阵、菰蒲雨。自棹轻舟穿柳去。绿裙红袂,与花相似,撑入花深处。
妾家住在鸳鸯浦。妾貌如花被花妒。折得花归娇厮觑。花心多怨,妾心多恨,胜似莲心苦。

《青玉案·采莲女》是一首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词,描绘了一个在斜阳下采莲的少女形象。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

  1. 诗词原文
    凉亭背倚斜阳树。过几阵、菰蒲雨。自棹轻舟穿柳去。绿裙红袂,与花相似,撑入花深处。
    妾家住在鸳鸯浦。妾貌如花被花妒。折得花归娇厮觑。花心多怨,妾心多恨,胜似莲心苦。

  2. 关键词注释

  • 凉亭:位于水边的一种休息场所,常用于观景或休息。
  • 斜阳树:夕阳斜照下的树木,常用以营造一种宁静或孤独的氛围。
  • 菰蒲雨:指雨水落在菰蒲(即茭白)上,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景象。
  • 轻舟:小船,用于水上行驶,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画中。
  • 撑入花深处:形容少女轻盈地穿过花丛,进入更深处的地方。
  1. 译文
    凉亭背靠着斜阳树,经过几阵菰蒲雨后,她划着小船穿过柳树前行。她的绿裙子和红袖子与花儿相似,轻轻地进入了花丛深处。
    她的家住在鸳鸯湖旁,容貌如同花儿般美丽却招来花的嫉妒。她小心翼翼地将花摘下来,看着花中流露出的怨恨,而自己心中充满了怨恨,这种情感甚至超过了莲花的心苦。

  2.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从“凉亭背倚斜阳树”到“自棹轻舟穿柳去”,诗人巧妙地运用视觉和听觉的元素,使整个场景生动起来。尤其是“凉亭背倚斜阳树”一句中的“背倚”,不仅展现了女子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和等待。而“菰蒲雨”这一细节描写,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朦胧美,仿佛一场温柔的雨即将来临。接着,“自棹轻舟穿柳去”,这句诗表达了女子轻盈的动作和愉悦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代,那时的文人常常有游历江南的经历,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陈允平作为宋代的杰出词人,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青玉案·采莲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带有些许忧郁的女子形象。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