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一番须作一般看。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及时蒲黍漫登盘。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南歌子 · 其一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一番须作一般看。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及时蒲黍漫登盘。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注释:
- 南歌子:词牌名。
- 逢(féng):遇见。
- 齐头五十番:“齐头”是“一起”,即“同时”。五十番指五十次端午节。
- 一番:一次。
- 须:应该。
- 又:再次。
- 竞:竞赛。
- 箫鼓:古乐器名,这里代指音乐比赛。
- 沸:像水沸腾一样。
- 丝(sī):古代一种彩色丝织品,用作装饰或佩带的饰物,这里指彩丝手绳。
- 艾(ài):一种植物,用它的叶子做成的扎在头发上的草,有避邪驱鬼的作用。
- 插门:用艾草等物品挂在门前,用来避邪。
- 蒲黍(shǔ):指粽子,一种端午节时吃的食品。
- 催(cuī):催促。
赏析: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题,通过描绘人们庆祝端午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情。全篇以“端午”为核心意象,展现了端午节时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对节日的热爱。
首句“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直接点明了端午节的主题。作者用“生世”一词,表达了自己与这个节日的缘分深厚,同时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紧接着,“齐头五十番”则进一步强调了端午节的频繁程度,每一次端午节都让人感到新奇和兴奋。
接下来的句子中,“一番须作一般看”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珍视和尊重,认为每一届的端午节都是值得期待和庆祝的。而“又是竞船箫鼓,沸江干”则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景。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开始意识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在“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这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传统的一些习俗的质疑,认为这些习俗并不能真正带来幸福和长寿。同时,“及时蒲黍漫登盘”也反映了人们在享受节日美食的同时,更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担忧。岁月如同匆匆过客,让人无法抗拒它的步伐和力量。而当鬓角已经斑白时,才意识到青春易逝、年华已老。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词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
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传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