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
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
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
平池散雁鹜,绕舍栽桑麻。
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
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注释】
闲行:悠闲地步行。西山:《太平御览》引《襄阳耆旧传》:“襄阳县西山上,有石室,可容百余人坐。”民家:农家。秋林:指秋天的树林。丹叶:红叶。碧花:绿花。罾(zēng):一种捕鱼工具,用绳系在竹竿上,下端有网眼。伐荻:砍芦苇。生涯:生计,生活。平池:池塘。雁鹜:野鸭。桑麻:植物名,即桑树和麻。客至:客人来到。但:只。举手:行礼。土釜:陶制的锅。煎茶:煮茶。城中:城里。汝:你。
【译文】
悠然漫步至西山上的一家农户。
秋天的树林,叶子已变成红色;
秋天的草中,开满了绿色的花朵。
远隔山峦五六里处,近临江水两三家村舍。
他们捕鱼、伐木,各有各自的生计。
池塘中散落着一群野鸭和鹜。
绕着房屋栽种桑树和麻,
农舍主人只是向过路的行人敬礼。
城中的人羡慕这农户,千万不要追逐浮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一户农家,被其优美的景色所吸引而留宿下来,并作此记之。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农家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
首联“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写西山民家周围景色,点出季节为秋季,渲染了山居的清幽环境。“秋”字写出季节的特点:“丹叶”“碧花”写出山林的颜色。这两句写景,色彩绚丽鲜明,使人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中,仿佛能听到秋虫鸣叫的声音,看见秋草摇曳的景象。
颔联“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隔山五六里”,突出了距离之远;“临水两三家”,则表现了农家的亲近性。这里不仅交代了地理位置,而且写出了农家与自然景物的关系。这一联既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景色的喜爱,又表达了他对远离都市繁华生活的喜爱。
颈联“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罾鱼”是说用竹笼捕捉鱼,“伐荻”是说用刀砍芦苇。这两句写农家的活动,既有劳动的气息,又有诗意的韵味。“各自有生涯”一句更是点出了农家的生活特点,即自给自足、勤劳朴实。
尾联“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土釜”是陶瓷做的锅,“煎秋茶”是指煮茶。这两句写农舍主人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款待客人,表现出淳朴的民风。“客至但举手”一句更是体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