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四面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淹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淹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注释:
- 重阳日:即重九节,古代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九月九日。
- 戏马台前泥拍肚:形容雨水打在戏马台上的情景,像拍打在肚子上的泥巴一样。
- 龙山路上水平脐:描述雨水淹没了龙山的路,水流平缓,如同水流入到人的脐部。
- 淹浸倒东篱:被雨水淋湿,连东边的篱笆也倒灌进了水。
- 茱萸胖:茱萸果实因雨水而膨胀饱满。
- 黄菊湿齑齑:形容黄菊花因雨水湿润而颜色暗淡的样子。
- 落帽孟嘉寻箬笠:孟嘉(孟德)是三国时期人物,以风度翩翩著称,他落帽寻找箬笠,形象地描绘了雨天的狼狈。
- 漉巾陶令买蓑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归隐田园生活闻名,这里提到他因为下雨而购买蓑衣,暗示想要避雨的心情。
赏析:
这首《望江南·重九遇雨》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文化典故,展示了作者在重阳节遭遇雨天时的心境。诗中不仅描述了雨的壮观和持久,更通过各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作者对于这种天气的无奈和内心的微妙感受。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开篇便点明了时间与天气,重阳节遇上连绵不断的秋雨,使得整个场景显得十分沉重。接着,“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路上水平脐”具体描绘了雨势之大,如同拍击在戏马台的泥土上,以及水流漫过龙山道路的情形。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雨势的强烈,也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
紧接着,“茱萸胖,黄菊湿齑齑”利用茱萸和黄菊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雨中所见之物的变化,既增添了诗意又丰富了画面感。尤其是“落帽孟嘉寻箬笠”,借用历史故事中孟嘉冒雨寻找箬笠的形象,巧妙地将个人情绪与古典文化融合,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中的一丝洒脱与不羁。而“漉巾陶令买蓑衣”则通过提及陶渊明的故事,反映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雨天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引用,不仅展示了一个雨天的场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写作手法,使得《望江南·重九遇雨》不仅是一首咏物的诗,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抒发,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