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床不解双足顽,藜杖易厌前庭悭。
茱萸颗小梅孕白,玳瑁文皱苔移斑。
一镫左计坐北牖,万骑纵猎思南山。
便呼滕六雨好雪,风卷平郊无剩叶。
鞚飞转旋疾于鹰,箭劲弓鸣兽旁截。
芳醪鲜肉娱宾友,挝鼓掁弦催舞袖。
横行未绝五原边,不死终归三辅右。
望南再拜称君寿,愚臣岂解酬恩厚。
古来相际必风云,今日名王宜有后。

【注释】

绳床:绳编的坐具。

双足顽:形容醉了脚不灵便,走不动路。

藜杖(lízhàng):藜草做的拐杖。

梅孕白:梅花开放时,花瓣洁白如雪。

玳瑁文:用玳瑁装饰的花纹。

镫(dēng):灯台。

五原边:指北方边疆地区。五原,古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三辅:汉代设置的京兆、冯翊、扶风三个郡,合称三辅地。后借指长安附近地区。右:这里指右丞相。

望南再拜:向南方行礼并叩头。称君寿:祝君王长寿。

愚臣:自称。酬恩厚:答谢皇帝对自己的厚恩。

风云:比喻君臣关系或朝廷中的权势和势力。

名王:指有名望的君主。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诗中通过酒宴上的场景,描绘了唐代权臣李林甫专擅国政、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黑暗政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全诗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宴会上的热闹情景和李林甫的得意心情。“绳床不解双足顽,藜杖易厌前庭悭。”诗人以“绳床”喻高官显要的豪华生活,以“藜杖”喻平民百姓的简陋生活,写出他们生活的鲜明对比。“茱萸颗小梅孕白,玳瑁文皱苔移斑。”“茱萸”指端午节的艾叶。“玳瑁文”即指玳瑁纹,古代贵族的饰物。“苔移斑”比喻李林甫权倾朝野,威风不可一世。“一镫左计坐北牖,万骑纵猎思南山。”“一镫”指灯。“北牖”指北窗。“万骑”指众多的骑兵。“南征”指南征凯旋。“南山”指终南山。诗人描写宴会上的热闹场景,渲染出李林甫权倾朝野、独霸一方的得意心情。

后半部分写宴会结束以后的情景。“便呼滕六雨好雪,风卷平郊无剩叶。”“滕六”是李林甫门客中一个姓滕的官员。“风卷平郊无剩叶”,意思是说风吹过田野没有留下一片树叶,暗示李林甫的倒行逆施,将导致天下大乱,国家灭亡。“鞚飞转旋疾于鹰,箭劲弓鸣兽旁截。”“鞚(kòng)飞”指骏马奔驰。“转旋”指迅速转动。“劲弓”指拉满的弓箭。“兽旁截”指猎犬追捕猎物。这里比喻李林甫的爪牙们奔走钻营,为李林甫搜刮民脂民膏,危害百姓。“芳醪鲜肉娱宾友,挝鼓掁弦催舞袖。”“芳醪”指美酒。“鲜肉”指新鲜的烤肉。“挝鼓掁弦”都是乐师们演奏的内容。“掁弦”是弹奏的一种技艺,这里用来比喻歌舞升平。诗人通过对宴会结束时的情景的描述,揭露了李林甫的骄奢淫逸、穷奢极欲的丑恶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宴会上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李林甫的骄奢淫逸、穷奢极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成语,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