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惜琼花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开乐处,处处欢席。离别之际携手看春色,萤火闪烁,如今飞破秋夕。
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注释:
- 汀苹白,苕水碧:形容景色美丽宁静。汀是沙洲,萍是浮生植物,合称汀苹。苕水即苕溪,清澈见底的水。
- 每逢花开乐处:每次来到这美丽的花海中。乐处,指美景或快乐的地方。
-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现在的萤火虫,已经把秋天的夜晚都照亮了。
- 旱河流,如带窄:指的是干旱的河床,狭窄而曲折。
- 任身轻似叶:任由自己的身体轻盈如同一片叶子一样飘浮在水面上。
- 何计归得:不知道如何回去。
- 断云孤鹜青山极:断云像一只孤独的鹭鸶,站在最高的山峰上。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汀苹白,苕水碧”以简洁的词汇勾勒出美丽的景色,汀苹、苕水分别代表着沙滩上的白色浮萍与清澈见底的河水,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两句“每逢花开乐处,随处欢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在这里,“花开乐处”象征着美好、幸福的时刻,而“欢席”则暗示着欢乐的氛围和场合。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也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三句“别时携手看春色”,则转入了离别的主题。在这里,“携手”意味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而“看春色”则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诗人在离别之际,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追求。
第四句“萤火而今,飞破秋夕”,则通过萤火虫这一意象来象征诗人心中的希望和勇气。这里的“飞破秋夕”意味着希望的光芒在困境中闪耀,为诗人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第五句“旱河流,如带窄”,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拓展。在这里,“旱河”象征着艰难困苦的生活,而“如带窄”则强调了这种生活状态的艰难与曲折。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情绪基础。
第六句“任身轻似叶”,则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了自然界中。在这里,“轻似叶”意味着轻盈飘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第七句“何计归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这里的“归得”意味着回归家乡或回到过去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无法满足诗人的期待和愿望,因此他感到迷茫和无助。
第八句“断云孤鹜青山极”,则用“断云孤鹜”这一意象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这里,“孤鹜”指的是孤独的野鸭,而“青山极”则意味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这种描绘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又为下面的抒发情感做好了铺垫。
最后一句“楼上徘徊无尽相忆”,则是对整首诗情感的升华。在这里,“楼上徘徊”意味着诗人在高楼之上徘徊不定,无法自拔地思念着远方的人或事。而“无尽相忆”则强调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深沉与持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