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洋的《题王岩起乐斋》。以下是逐句释义:
宦游适乐土,宴坐名乐斋。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官员在旅途中找到了一处适合游玩的地方,名为“乐斋”。在这里,他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乐”字有多重含义,既指音乐,也指快乐、乐趣。问君何独乐,胸中高崔嵬。
此句询问这位官员为什么独独如此开心,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这里的“崔嵬”形容山峰高耸,用来比喻志向的高远。轩裳傥来物,世途吁可哀。
接着诗人指出这个官员得到的官职(轩裳)并非他的功劳所得,而是意外之财。而官场上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艰辛,令人感到悲哀。纷然鸡鹜争,陷阱成祸胎。
这句话描绘了官场中的种种纷争,如同鸡鸭争食般复杂,而这些都是通向不幸的根源,就像是陷阱一样。不如寻蠹鱼,简编阅兴衰。
诗人建议这位官员不如去研究那些蛀虫,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国家和个人的兴衰变化。万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
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将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都看作是短暂的,就像一杯酒中的泡沫一样,最终会消散,人生也如尘埃被风吹散。支颐忽长啸,妙想从天回。
当这位官员放下酒杯,仰望天空时,他忽然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那种领悟仿佛是从天上返回,给人以启示。人生行乐耳,勿为华发催。
诗人告诫人们要懂得享受人生,不必为白发所迫,因为人生的短暂,应该珍惜每一刻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官员的自省开始,通过对比官场与自然世界的宁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句中的“轩裳”与“乐斋”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不同理解。同时,诗句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