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窥红粉,金莲映彩山。东风丝管满长安。移下十洲三岛、在人间。
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倦妆残醉怯春寒。手撚玉梅无绪、倚阑干。
【注释】:
元夜书事(yuán niǎo shū shì):《玉台新咏》有《古辞为郑交甫题照》,写一个名叫子都的男子,因见到洛水女神宓妃而惊骇,遂弃其车马而离去的故事。“元夜”,即指这个神话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元夜》是唐玄宗时大曲名,后成为元宵节的歌舞曲名。诗中以“元夜”为题,当是指作者在元宵佳节观灯赏月时触景生情,写下此词。
璧月窥红粉:用明月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古代女子常以美玉喻面,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便如那水中月一般”。这里的“璧月”就是形容明月如宝石般晶莹剔透、美丽动人。
金莲映彩山:用金色的莲花来比喻女子的身姿,同时将她们比作五彩缤纷的山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东风丝管满长安:指元宵之夜,风和日丽,笙歌四起,热闹非凡。“东风”指的是春天温暖的风,常用来象征节日的气氛;“丝管”则指乐器声乐,这里用以形容节日的欢乐氛围。“满长安”表明整个城市都被这种欢乐气氛所充满,人们纷纷出门赏月游玩。
移下十洲三岛在人间: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辞,他将自己置身于这美妙绝伦的境界之中。“移下”表示诗人仿佛从天而降,来到了这美妙的地方;“十洲三岛”则是古人所说的神仙居住之地,这里用来代指仙境或极乐世界。“在人间”则是指诗人身处凡尘,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份美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两两人初散:指元宵夜的热闹场面逐渐散去,人们开始回家休息了。“初散”意味着刚开始还热闹着,但随着夜色渐深,人群开始逐渐散去,场面也变得安静下来。
厌厌夜向阑:形容夜色已深,时间接近尾声。这里的“阑”指的是栏杆、门柱等建筑物的底部,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结束。“厌厌”则形容人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不再那么兴奋或激动。这两句描绘了元宵夜从热闹到安静的过程,以及人们由兴奋转为平静的心理变化。
倦妆残醉怯春寒:描述元宵夜后,人们由于劳累、饮酒等原因而感到疲倦不堪,甚至有些不适,担心春天的寒冷。“倦妆”指的是因为疲劳而妆容不整的样子,“残醉”则是指喝酒过多导致身体不适的状态。“怯春寒”则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寒冷天气的恐惧和担忧。这两句反映了人们在元宵节之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手撚玉梅无绪:形容诗人在欣赏月亮的时候心不在焉,无法集中注意力。“手撚玉梅”指的是诗人手中握着玉制的梅花形状的饰品,可能是为了装饰或纪念某个特别的时刻。“无绪”则表示诗人心情不佳,思绪紊乱,无法平静下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和状态。
倚阑干:描绘诗人独自站在栏杆旁的情景。“倚阑干”意味着诗人独自一人靠在栏杆上,可能是在欣赏夜景或者思考人生问题。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元宵节之后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状态。
【赏析】:
《南柯子·元夜书事》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诗词。诗人通过对明月、女子、节日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追求。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