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客高歌,犹未睹、阳春一曲。多应是、连城有价,閟藏华屋。但使章台无异意,何妨一见邯郸玉。料锦囊、随客泛东溪,凌波绿。
难独唱,篱边菊。谁与咏,阶前竹。想秋光不久,又成虚辱。过雁不知蛩有恨,行夔应笑蚿无足。愿为予、落笔走盘珠,争圆熟。
【注释】
郢客:楚国的歌者。高歌:唱得很高。犹未睹:还没有看到。阳春一曲:指《阳春白雪》。多应是:应该是。閟(bì)藏华屋:把美好的文章收藏在华丽房屋里。章台、邯郸:都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名,这里代指南国和赵地。锦囊:装诗赋的丝织袋子。“随客泛东溪”:随着客人到东溪游览。凌波: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篱边菊:篱笆边的菊花。谁与咏:有谁能与我一起吟咏?阶前竹:台阶前的竹子。“想秋光”三句:想到秋天很快就过去,又成了虚耗光阴,令人惭愧,不如早早地结束这种无益的游宴,回到书斋中去。过雁:飞过的雁群。蛩(qióng)有恨:蟋蟀因秋去冬来而感到遗憾。行夔:《离骚》中有“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一句,“丰隆”即“行夔”,“宓妃”即“箕蚠”。蚾(huī)无足:蚯蚓没有脚,比喻才能不高的人。“落笔走盘珠”:指文思敏捷,落笔成章。《庄子·田子方》中说:“庄周家有一斗鸡,日日夜夜不停地啼鸣,他的儿子觉得烦,就把它杀了。”这里用以比喻作者的文章写得快。争圆熟:争取写得圆熟。
【赏析】
这首词以咏物为题,实借咏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写词人听到郢客高歌,不禁想起自己尚未看到《阳春白雪》,《满江红》中的这曲《阳春白雪》,应该珍藏在华丽的房屋里吧。这是词人从听歌引出的联想。“多应”二字承上启下,承接“犹未睹”,表示期待。以下两句则转入对郢客的想象。“但使”两句,设想郢客如果来到赵地,一定会被赵地的美景所打动。“料锦囊”一句,是对前面“犹未睹”的具体化,突出了郢客的高才大略,同时也表明了词人的向往之情。“随客”三句,由郢客设想到词人自己。词人希望郢客能像《阳春白雪》一样,为词人带来美妙的音乐,同时希望郢客能在游览时,能欣赏到词人笔下的优美文字。最后两句,词人由郢客之游想到自己之游。词人感叹时光易逝,岁月难留。“秋光不久”,既指季节的更替,也是暗示自己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又成虚辱”,既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意。结尾两句,词人进一步强调自己要及早收束羁旅之游,回到书斋中去。这是对前面两首《满江红》的总结。这两首词都以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调,而这首词却不同一般,它更多地流露出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虽然与前面的悲愤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全词通过对郢客之游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