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勤王仗壮猷,襄阳果幸尚无忧。
可怜一具英雄骨,不扈君王过白沟。
【注释】
南道:指南方的官道。襄阳:今湖北襄阳。白沟:在今河北省境内,是古代的南北交通要冲,为金朝所据,故称“过白沟”。
【赏析】
此诗前两句赞扬张浚勤王有功,收复了襄阳。后二句则感叹英雄无主,壮志难酬!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张浚的赞美之情。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南下,攻下东京开封府,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高宗仓皇逃到江南,史称“靖康之变”。第二年,金朝废去宋朝年号,改国号为大金。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襄阳六郡(包括襄阳、邓州等地)。当时张浚任枢密使,因有功劳,升为少保、检校太傅兼枢密使、醴泉观使,封武胜侯。此诗就是为褒奖张浚而作的。
首句“南道勤王仗壮猷”,说张浚率部勤王,其功绩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可谓壮猷宏烈。“南道”,指南宋朝的南疆。“仗”,持、握的意思。“壮猷”,宏伟的谋略、伟大的抱负。“襄”即襄阳,这里泛指南方一带。“果幸”,果然如愿以偿,意谓收复中原。这两句是说张浚率领军队勤王,其功绩堪与古人比拟;收复了襄阳,真是值得庆幸的事。
颔联“可怜一具英雄骨,不扈君王过白沟”。“可怜”,可惜。“英雄骨”,指英雄豪杰,这里指张浚、岳飞等抗金名将。“一具”,一个,指张浚、岳飞等人。张浚曾自称为“孤”,意为他只身抗敌,不图富贵,不图享受,一心报效国家。这两句意思是说:张浚等抗金英雄,虽然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他们只能空怀壮志,却无法随君王渡过白沟河。白沟河是当时金朝和南宋之间的界河,位于河北境内,两岸形势险要,是南北交通要冲,也是金朝的重要军事防线。“不扈”(不跟随着)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最后两联是议论和抒情的结合。尾句“可怜”二字,既是对前面“一具英雄骨”的概括,同时又是对整个抗金战争的感慨;既表达了对张浚等抗金英雄的赞赏,又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流露出作者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不能抗御外侮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