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寒带暝和烟下。轻阴挟雨随风洒。翠幕护重帘。篆香销半奁。
平生风雨夜。怕近芭蕉下。今夕定愁多。萧萧声奈何。
【注释】
带暝:傍晚。重帘:两层的窗帘。篆香:指点燃的蜡烛,这里借指香烟。萧萧声奈何:萧萧的声音让人无法忍受。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
【译文】:
傍晚时分,微寒带着雨气,随风飘洒;薄阴笼罩着,挟着雨水随风吹洒。翠绿的帷幕护卫着双层的窗帘,半边屏风被香烟熏黑了。
平生风雨之夜,我最怕靠近芭蕉树下面。今夜定然有许多忧愁,因为风吹得潇潇洒洒。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闺中女子因思念远人而愁苦不堪。上片写暮春景色,烘托女主人公愁情。下片直接点出“夜来”二字,表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的夜晚,直抒胸臆。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语和情语交错成文,使全词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起首两句,先从时间写起。傍晚时分,天气已经微寒,雨气也随着暮色降临。这时,薄雾缭绕,阴云密布,雨丝飘飘,随风洒落。这景象恰如一幅水墨画。
接着三句转入室内。“翠幕”,指翠绿色的纱帐,这里代指窗帘。“护”,即遮挡,护卫之意,这里指纱帐挡风遮雨。“重帘”,两层的窗帘,既为防风雨所袭,又兼有隔断外界视线的作用。
末两句直抒胸臆。“平生”,即平生之日,也就是一生之中。“风雨夜”,是指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坎坷不平之夜。“怕近芭蕉下”,芭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植物,它那宽大的叶片,犹如一把天然的遮阳伞。古人常常以芭蕉比喻恋人或情人,这里则用它比喻自己的丈夫,暗示自己对丈夫的眷恋之情。“芭蕉下”,暗寓着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相互依偎。然而,如今却在这风雨之夜,害怕走近芭蕉树下。这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她们的婚姻大事往往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的。一旦嫁出去,就很难再回到娘家,更不能像男子一样自由地出入于亲友之间。因此,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夜里,她更害怕走到芭蕉树下,生怕有人看见自己,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三句写今宵的愁情。“定愁多”,是说今晚必定有诸多忧愁。“萧萧声奈何”,意思是说,萧萧的风声让人无法忍受,只好无奈地叹息一声。“奈何”在这里是无可奈何的意思。
这首词语言清丽婉转,意境优美动人,表现了一个闺中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内心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