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轩无物洗烦蒸,百果凡材得我憎。
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
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
此理一杯分付与,我思明哲在东陵。
【注释】
暑轩:夏天的亭子。无物洗烦蒸: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清除暑热。百果凡材得我憎: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厌恶之物。藓井筠笼:用青苔覆盖的井,竹笼子盛装的玉。苍玉:指井边的青苔。金盘碧箸:用金盘、翡翠筷子。荐寒冰:供上寒冰。田中谁问不纳履:是谁问我为什么不进田里劳动。坐上适来何处蝇:在座的人当中,有谁不知道苍蝇的事。此理一杯分付与:把这道理分给在座的各位。明哲在东陵:聪明睿智的人还在东陵(即山东济南)呢(暗指作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夏日瓜果之“憎”,引出“食瓜”的主题。诗人以瓜果自喻,表明自己追求清高洁雅,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最后点出“明哲在东陵”的比喻意义,表明自己的志向。
前四句写暑日的炎热,突出了“食瓜”的“厌”。诗人面对炎热的天气感到烦躁不安,于是把各种瓜果拿来解暑。然而,这些瓜果在他看来都是“凡材”,都是他的“厌恶”之物。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内容,是诗人感情的集中表现,也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理解。
后四句是诗人对“食瓜”主题的具体化。诗人说,井边青苔,井中的水,还有竹笼装着的玉,都是“苍玉”的化身。而那一盘盘、一筷筷的寒冰,则是诗人心中的清高品格的象征。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井水、青苔、竹笼、玉以及寒冰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追求清高品质的愿望。同时,他也借由“食瓜”这一动作,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田中谁问不纳履”来反问在场的众人,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苍蝇的事情。这里的“苍蝇”并非指一般的苍蝇,而是比喻那些庸俗浅薄之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庸俗浅薄之人的轻蔑和不屑一顾。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夏日瓜果之“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清高品质的愿望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诗人以瓜果自喻,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同时也通过“食瓜”的主题,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新,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