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无时休,崩浪聒天响。
蛟鼍好为祟,此物俱神王。
我来五松下,白发三千丈。
松门闭青苔,惜哉不得往。
今日天气嘉,清绝心有向。
子云性嗜酒,况乃气清爽。
此人已成灰,怀贤盈梦想。
衣食当须几,吾得终疏放。
弱女虽非男,出处同世网。
搔背牧鸡豚,相见得无恙。

【注释】

五松山:指庐山。

崩浪聒天响:形容波涛汹涌,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蛟鼍:古代传说中的水族动物,这里泛指水中之物。

好为祟:喜欢作怪,这里指的是蛟鼍喜欢在岸边出没。

此物俱神王:这些水族动物都是神灵。

三千丈:夸张地表示人的白发很多。

青苔:一种植物,多生长在湿润的石头或墙壁上。

子云:指扬雄,字子云,汉朝文学家。

性嗜酒、况乃气清爽:他性好饮酒,且性情爽朗。

此人已成灰:《史记》中记载,扬雄曾自比于“青云之士”,后因病去世,被葬在长安城北的宣平县(今陕西咸阳市)。

怀贤盈梦想:对贤才充满思念。

衣食当须几:衣食应当有多少就够了。

吾得终疏放:我得以终老于山林。

弱女虽非男:女子虽然不是男子汉,但在家庭和社会中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出处同世网:无论男女,都有其出没世间的时候,就像这山中的松树一样。

牧鸡豚:饲养家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第一句“铜官悬望五松山”,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庐山的情景。铜官即今江西九江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诗人站在高处,遥望着远方的五松山,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第二句“北风无时休”,描述了狂风呼啸的景象。这里的“北风”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还暗喻了社会的风气和环境。诗人通过对风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不满。

第三句“崩浪聒天响”,进一步描绘了狂风巨浪的景象。这里的“崩浪”指的是狂风巨浪,而“聒天响”则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声音之大,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这种景象使得诗人感到心烦意乱,难以安宁。

第四句“蛟鼍好为祟”,则转向描述水中生物的怪异现象。这里的“蛟鼍”指的是水族动物,它们喜欢在岸边出没,给人们带来不安和困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安宁的向往。

第五句“此物俱神王”,则将目光转向了那些能够主宰一切的神祇们。这里的“神王”指的是能够掌控自然力量的神祇,他们的存在使得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敬仰。

第六句“我来五松下”则是诗人来到五松山后的所见所感。这里的“五松”指的是庐山上的五棵大松树,它们屹立在山顶,显得格外壮观。诗人通过对五松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句“白发三千丈”,则是诗人感叹自己的年纪渐长。这里的“白发三千丈”并非真的指头发有三千丈长,而是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年岁已高,白发苍苍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第八句“松门闭青苔”,则进一步描绘了五松山的环境。这里的“松门”指的是五松山的入口,而“青苔”则是指覆盖在门前的青草。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第九句“惜哉不得往”,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这里的“惜哉”是遗憾的意思,而“不得往”则是指无法回到过去的时光。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第十句“今日天气嘉,清绝心有向”,则转换了诗的主题,由回忆转向了现实。这里的“天气嘉”指的是今天的天气晴朗,而“清绝心有向”则是指心情变得清新而愉悦。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之情。

第十一句“子云性嗜酒,况乃气清爽”,则是引用了扬雄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里的“子云”指的是扬雄,而“嗜酒”“气清爽”则是扬雄的诗词中常见的表述。诗人通过这一引用,表达了对扬雄的敬仰和对自己性格的自评。

第十二句“此人已成灰”,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这里的“成灰”并不是真的指自己已经化为灰烬,而是比喻自己已经离世或者已经失去了活力。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两句“衣食当须几,吾得终疏放”,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概括。这里的“衣食”指的是生活所需,而“疏放”则是指淡泊名利、安于简朴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自己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