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亡子幼如月魄,摧尽蛾眉作诗客。
二十馀年刮地寒,见儿成人乃禅寂。
万事新新不留故,瘦藤六尺持门户。
烦恼林中即是禅,更向何门觅重悟。
注释:
和任夫人悟道
和诗(应是“和人”的笔误),就是写诗,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称呼。悟道,指领悟道理、佛法等。
夫亡子幼如月魄,摧尽蛾眉作诗客。
丈夫死后,孩子年幼,就像月亮一样冷清,把眉毛都消耗完了还当诗人。蛾眉,代指女子,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妻子的容颜。
二十馀年刮地寒,见儿成人乃禅寂。
二十多年来,像刮地一般寒冷,直到看到孩子长大成人才进入禅定的状态。禅寂,指禅宗的寂静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
万事新新不留故,瘦藤六尺持门户。
万事更新,没有留下过去的痕迹,只有一根瘦弱的藤条,支撑着门框。瘦藤六尺,用来形容人的身材矮小,六尺,古代长度单位,这里用来比喻人的体态。
烦恼林中即是禅,更向何门觅重悟。
烦恼如同树木丛生,在树林中行走就像是参禅,何必再去寻觅其他的途径去领悟佛理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一幅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对画面中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佛理的领悟。
开头两句“夫亡子幼如月魄,摧尽蛾眉作诗客”,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丈夫去世后,孩子年幼,生活艰难,就像月亮一样冷清。诗人将妻子比作蛾眉,既形容其美丽动人,又暗示其为家庭操劳的辛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接下来两句“二十馀年刮地寒,见儿成人乃禅寂”,则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二十年如一日地艰辛劳作,终于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只是短暂的,很快又开始恢复了原来的紧张和忙碌。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残酷。
最后两句“万事新新不留故,瘦藤六尺持门户”,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万事都在不断更新,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取代,就像瘦弱的藤条一样支撑着门框。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物象,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佛理的领悟。它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又有对超脱的追求。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