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溪阁暮山重。水月共空蒙。九转不须尘外,三峰只在壶中。
他年盛业,云间可望,林下难逢。记取芗林岩洞,何如于越秋风。

注释:

新凉溪阁暮山重。水月共空蒙。九转不须尘外,三峰只在壶中。

他年盛业,云间可望,林下难逢。记取芗林岩洞,何如于越秋风。

译文:

新凉溪阁暮色重重,水月与朦胧的山影交相辉映。不必寻求高远之境,只需在壶中就能欣赏到那美丽的风景。期待他未来的伟大事业,可以在云间眺望;而在林下却难以遇到。记住那芗林岩洞,那于越秋风,都比这更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山水风光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

全诗以“新凉溪阁暮山重”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首先用“新凉”二字来形容天气,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愉悦。接着,诗人又用“溪阁”这一建筑来衬托出山水之美。这里的“溪阁”不仅仅是指一座建筑物,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居所,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

诗人转向对山水的描述。他提到“水月共空蒙”,这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意象,通过“水月”和“空蒙”两个词汇,将山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水和月都赋予了生命,使得它们仿佛成为了有情感的存在。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山水的魅力。

诗人进一步拓展了对山水的描述。他提到“九转不须尘外,三峰只在壶中”,这句话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山水之美。这里的“九转”和“三峰”都是对山水的赞美,通过数字的运用,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即山水的美不在于它的大小或高低,而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愉悦。

诗人再次回到了对山水的描述。他提出“他年盛业,云间可望,林下难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拥有像山水一样的美丽和成功。这里的“云间可望”和“林下难逢”分别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体验,前者代表着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后者则代表着与大自然亲近的感受。这两种境界相互映衬,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诗人还特别提到了“记取芗林岩洞,何如于越秋风”。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山水的偏爱之情,认为比起其他地方的山水,这里的风景更胜一筹。这里的“芗林岩洞”指的是一种神秘而幽深的自然环境,而“于越秋风”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好景象。两者相比,诗人更偏爱后者,因为它代表了更加纯粹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新凉溪阁暮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和选择,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