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怀真趣,每欲弃禄仕。
超然外造化,那复顾妻子。
有田给饥寒,有路出生死。
傥得自由身,休随荣利起。
或闻亳郊涝,族大无馀米。
且持州绂去,官廪尚可指。
何时当归来,焚香朝玉几。
期秦伯镇不至
高人怀真趣,每欲弃禄仕。
超然外造化,那复顾妻子。
有田给饥寒,有路出生死。
傥得自由身,休随荣利起。
或闻亳郊涝,族大无馀米。
且持州绂去,官廪尚可指。
何时当归来,焚香朝玉几。
注释:
- 高人:高尚的人。2. 怀真趣:怀抱着真挚的情趣。3. 每欲:常常。4. 舍:放弃。5. 超然:超越世俗的境界。6. 那复:哪里还。7. 供(gōng):供给。8. 族大无馀米:族里人很多,但食物却不足以供给他们每人。9. 州绂:地方官员所戴的冠带。10. 官廪(lǐn):公府里的粮仓,指俸禄。11. 指:可供指点、参考的意思,这里指俸禄可以领取。12. 焚香朝玉几:焚香拜祭玉制的几案,表示对神灵的敬奉和虔诚。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张公成的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
“期”字一开,便表明诗人的心境和志向。他向往的是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生活,这种心态在诗中反复被提及。他常想放下官职,不再为名利所累。
“超然外造化”,这里的造化可以理解为天地、自然,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人生。诗人认为,只有超越这些外在因素,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而“那复顾妻子”,更是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家庭的疏远,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接下来四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他有田地,足以解决饥寒问题;他也有自己的道路,可以摆脱生死的困扰。这种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宁静和安详。
现实往往与理想背道而驰。当诗人听说家乡遭受灾害,粮食不足时,他的内心又是如何呢?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摆脱困境,又无法割舍亲情和责任。
“且持州绂去”,诗人选择了离开仕途,回到家乡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州绂”指的是地方官的帽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表示要放弃这些诱惑,回归本心。
诗人通过焚香拜祭玉几的场景,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认为,只有虔诚地对待神灵,才能得到他们的庇佑和指引。这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