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杨柳空盈路。系得征鞍能驻不。暗绿枝头新过雨。柔丝千尺,乳莺百啭,似怨行人去。
行人去后知何处。去向天边簉鹓鹭。瑶管琼台多雅趣。花砖稳上,玉阶阔步,肯念人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归纳结论。
1.“东门杨柳空盈路”“系得征鞍能驻不”:这两句是说杨柳在东门外,柳枝垂挂下来,行人的马匹也停不下来。这两句是写景,为下文抒情作好铺垫;“系得征鞍能驻不”的意思是说:我系好马,马儿不肯走。这是写景中抒情的表现,写出了行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2.“暗绿枝头新过雨。柔丝千尺,乳莺百啭,似怨行人去”:这两句是说:刚刚经过一场春雨,嫩柳条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柔软的柳条像千尺长的细丝,树上的乳莺百啭千啼,仿佛在埋怨行人要离开这里。这两句是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出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3.“行人去后知何处?去向天边簉鹓鹭”:这两句是说:行人离去以后,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的去向在天边,那里有鸾凤一类的鸟,也有凤凰一类的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瑶管琼台多雅趣”:这两句是说:瑶管玉笙演奏着优美的乐音,台阶宽敞,步履轻松,哪会想到自己已经身陷尘世之中。这是写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之情。
【答案】
译文:
在东门杨柳下送别远行的朋友。柳树垂下的枝条像万丈青丝,刚经历过春雨,显得更加翠绿。嫩柳枝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柔软的柳条像千尺长丝。树上的乳莺百啭千啼,好像在抱怨行人要离开。行人走了以后不知去哪里,他的去向在天边,有鸾凤一类的鸟,也有凤凰一类的鸟。玉笙瑶管奏起美妙的音乐,台阶宽广,步履轻松,哪想得到自己已身处尘世。赏析:
这首词是饯行者时所赋。从词题来看,作者与行者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们同游共学,情同手足。此行可能是行者赴任外省或远方之职,词人特意写了这首词来表达惜别的深情,并寄托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上片开头两句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东门杨柳依依,行人的坐骑也不愿前行。“系”,系住,这里是依恋之意。“系得”,指系住的意思。这两句是写景,为下文抒情作好铺垫;“系”字是关键,既表明了时间(日暮),又表现了情感(留恋)。接着三句写景,进一步烘托气氛。“暗绿”、“柔丝”、“乳莺”、“似怨”,都是描写柳树,但各有侧重。“新雨”、“乳莺”,突出了春天的特点,使景物充满生机,也更显出柳枝的娇美和柔长,从而更好地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离愁别绪。“怨”,是怨恨的意思,用来形容鸟儿百啭千啼,似乎在埋怨行人即将离去而无法再留。
词的下片,写行人离别后的去处和心情。“行人”四句,写行人离开以后不知去往何处。“簉鹓鹭”,“鹓鶵”即“鹓鹭”,古书上说这种鸟列成一字长飞,故称“鹓鹭”。这里借指贤才。这几句是说:行人离去之后不知去向,他的去向在天边。天边的鸾凤等鸟群,还有凤凰一类的鸟。这几句是写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之情。
下片最后三句写行人离开后的情景。“瑶管琼台”,形容音乐清美。“花砖稳上”,“花砖”代指台阶,意思是说:台阶宽展平坦,步步高升。“肯念人尘土”意思是说:你怎会忘记我如今正陷身于人世间呢?这几句是写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之情。
此词通过描写离别前后的不同景象,抒发了作者依依惜别之情。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