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坡麦垄行百里,解鞍夜宿清漳湄。
清漳悠悠引通浦,茅庐竹屋相因依。
米盐一鬨商估集,舍人夺席厨争炊。
试登高阜望陶牧,平原沃野何逶迤。
俗传范子计然地,民生卤莽今如斯。
荆关四冲古战国,往往赤子多歼夷。
土人客户几更变,向之昭屈馀几希。
欲从故老问遗迹,百年而上无能知。
地名多与载史合,荒城大冢犹依稀。
沮漳二水楚之望,以此取证他无疑。
古称锡穴最深阻,方城汉水为城池。
奈何形胜不足恃,豪杰杀尽名都隳。
自从秦汉至今日,率不百年逢乱离。
隰皋衍沃但茅苇,时康尚欠人扶犁。
焉得英雄守四极,封殖生齿令繁滋。
玉州平州古砖甓,令人想见升平时。
当阳新店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当阳新店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
【赏析】首句“桑坡麦垄行百里”,描绘了当地农田的广阔和丰收的景象;次句“解鞍夜宿清漳湄”,则展示了夜晚在河边宿营的场景。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熟悉和喜爱。
清漳悠悠引通浦,茅庐竹屋相因依。
【注释】清漳河悠悠地流向通浦,周围都是茅庐和竹屋。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赏析】第三句“米盐一鬨商估集”,则揭示了当地的商业繁荣。这里的“商估”一词,既指商人,又含有评估、判断的意思,体现了人们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把握。
舍人夺席厨争炊。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由于生活富裕,所以人们争相做美食,争夺厨艺。这里的“舍人”一词,可能指的是有地位的人或贵族,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受到了当地人的影响。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人物和行为,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变迁。
试登高阜望陶牧,平原沃野何逶迤。
【注释】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延绵不断。这里的“陶牧”可能是指农田,也可能是指土地。而“逶迤”则形容地势平坦、连绵不断的特征。
【赏析】第四句“平原沃野何逶迤”,通过对地形地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印象和感受。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
俗传范子计然地,民生卤莽今如斯。
【注释】民间传说中认为范蠡曾经治理过的地方,现在依然如此贫穷落后。这里的“范子”可能是对范蠡的一种尊称或昵称,而“计然地”则指的是他曾经治理过的地区。
【赏析】第五句“民生卤莽今如斯”,通过对比古今变化,表达了对当地历史变迁的感慨。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现实的观察,更源于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荆关四冲古战国,往往赤子多歼夷。
【注释】这里提到的“荆关”可能是指古代荆州和关中的区域,而“四冲”则形容这一地带地势险要、易受攻击的特点。这里的“赤子多歼夷”则是指战争频繁、百姓受害严重的现象。
【赏析】第六句“荆关四冲古战国,往往赤子多歼夷”,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描述,揭示了当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状。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还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土人客户几更变,向之昭屈馀几希。
【注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姓氏已经不复存在了。这里的“土人客户”可能指的是当地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而“向之昭屈馀几希”则是指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姓已经消失殆尽。
【赏析】第七句“土人客户几更变”,通过具体的人物和行为,展示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向之昭屈馀几希”则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和思考。
欲从故老问遗迹,百年而上无能知。
【注释】我希望能从年长的人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这里的历史遗迹的情况。这里的“故老”可能是指年长的居民或者智者,他们可能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见解。
【赏析】第八句“欲从故老问遗迹”,表达了诗人渴望了解和探索当地历史文化的愿望。而“百年而上无能知”则揭示了这种愿望的难以实现和无奈。这种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地名多与载史合,荒城大冢犹依稀。
【注释】许多地名都与史书上记载的故事相符,这些古城遗址也依稀可见。这里的“荒城大冢”可能指的是废弃的城市或墓地,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遗忘或淹没。
【赏析】第九句“地名多与载史合”,通过对比历史记载和现实情况,强调了地名与史实的密切关联。而“荒城大冢犹依稀”则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古城遗址的模糊轮廓和岁月的痕迹。
沮漳二水楚之望,以此取证他无疑。
【注释】沮漳河两岸是楚国的重要地区。这里的“楚之望”可能指的是楚国的中心地带或文化中心。而“以此证他无疑”则表明了这种地理优势对于楚国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赏析】第十句“沮漳二水楚之望”,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凸显了楚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以此证他无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事实的认可和肯定。
古称锡穴最深阻,方城汉水为城池。
【注释】锡穴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名,据说它是古代最深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最深阻”可能指的是锡穴地势险峻、难以逾越的特征。而“方城汉水为城池”则描绘了一幅古老的城池景象,汉水环绕其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防线。
【赏析】第十一句“古称锡穴最深阻”,通过对锡穴地理位置的描绘,展现了它的独特性和危险性。而“方城汉水为城池”则通过对汉水和城池的描述,强调了锡穴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
奈何形胜不足恃,豪杰杀尽名都隳。
【注释】然而,仅仅依靠地形的优势是不够的。历史上的豪杰纷纷崛起,使得这些名都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落。这里的“形胜”可能指的是地势的优势或地形的优越条件,而“豪杰杀尽名都隳”则描述了这些城市在历史变革中的消亡过程。
【赏析】第十二句“奈何形胜不足恃”,表达了诗人对仅凭地势优势无法长久稳定的看法。而“豪杰杀尽名都隳”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残酷现实。
自从秦汉至今日,率不百年逢乱离。
【注释】自秦汉以来到现在,几乎没有百年不经历战乱的时代。这里的“乱离”可能指的是战乱和动乱带来的苦难和灾难。
【赏析】第十三句“自从秦汉至今日”,通过时间的跨度和对比,揭示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性。而“率不百年逢乱离”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和警示。
隰皋衍沃但茅苇,时康尚欠人扶犁。
【注释】虽然隰皋一带土地肥沃,但是仍然缺少耕作的人手。这里的“隰皋”可能指的是低洼潮湿的地区,而“茅苇”则描绘了该地区植被茂盛的景象。
【赏析】第十四句“隰皋衍沃但茅苇”,通过对隰皋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该地区的自然风貌。而“时康尚欠人扶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农业生产状况的担忧和期待,希望人们能够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焉得英雄守四极,封殖生齿令繁滋。
【注释】如何才能找到一位英雄来守卫国家的四方疆界?只有通过繁衍人口,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这里的“四极”可能指的是国家的边疆地区,而“封殖生齿令繁滋”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景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