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志与日争光,收拾香草供篇章。
高冠奇服事修洁,辛夷为楣药为房。
滋兰九畹多不厌,似更有意怜幽香。
当时楚俗宝萧艾,谁知纫佩芙蓉裳。
高情如兄能有几,封植灵根当砌傍。
芝英玉树宜相映,清芬宛转随风长。
结根得所异晚菊,不向篱边混众芳。
早晚知音垂采摘,玉盘霞绮升中堂。

【题解】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作者为中书舍人。和仲国香轩,是和凝的堂名。

【注释】

  1. 灵均志:指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曾因遭谗被放逐,后投江自尽。2. 日争光:与日光争辉。3. 高冠奇服:形容人的仪表不凡。修洁:整洁端庄。
  2. 辛夷:木名,一种香木。5. 药:这里用“药”字,是借喻,即香草。6. 滋兰九畹:语出《论语·子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九畹,一亩地之九亩。7. 萧艾:古地名,在今湖北荆州。8. 纫佩芙蓉裳:纫,把丝线穿过针孔做成的带子;佩,挂在身上的玉饰。9. 高情:高尚的感情。10. 晚菊:菊花的一种,花期稍迟。11. 篱边:篱笆旁边。12. 玉盘霞绮:比喻色彩美丽。13. 中堂:古代厅堂正中设宴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前八句写和仲国香轩的布局、陈设及其象征意义,后两句抒发诗人自己对和氏璧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典雅,含蓄委婉,富有韵味。
    首联“灵均志与日争光,收拾香草供篇章”。这两句是说,诗人希望自己像屈原一样有高尚的品格,像香草一样能供人使用。诗人以屈原自况,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颔联“高冠奇服事修洁,辛夷为楣药为房”。这两句是说,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屈原那样高尚,像香草一样能为人所用。诗人通过描绘香草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颈联“滋兰九畹多不厌,似更有意怜幽香”。“滋兰九畹”,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即孔子整天不吃不睡来想问题。九畹,一亩地之九亩。这里指种植了很多香草。诗人以香草比喻君子,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赞美。
    尾联“当时楚俗宝萧艾,谁知纫佩芙蓉裳”。“萧艾”,一种植物。“纫佩芙蓉裳”,意思是说,在当时楚国风俗之中,最珍视的是萧艾,而不知道佩戴着芙蓉色的衣裳。这里的芙蓉裳是指女子服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不理解和批判。
    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同时,诗人的语言也非常典雅,充满了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