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场未动文书静,官舍相联步履过。
千丈苍波争倚薄,十围便腹有森罗。
登临已结骚人恨,填委终翻劳者歌。
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
诗句释义
1 奉酬:指代对某人的回复或回应。
- 试场未动文书静:形容考试前一切准备就绪,没有杂事打扰。
- 官舍相联步履过:形容住所与考试场所之间距离很近,步行即可到达。
- 千丈苍波争倚薄:比喻考试题目如千丈高的波浪,考生必须依靠自己的才智去应对。
- 十围便腹有森罗:形容答题时思维如森林般繁复而丰富。
- 登临已结骚人恨:指诗人因考试而感到遗憾,像是古代文人因仕途不如意而产生的忧愁。
- 填委终翻劳者歌:暗示了应试者在努力之后仍可能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产生哀叹之情。
- 后夜中秋佳月色:描述考试结束之后的夜晚,当月亮明亮,为作者带来一种宁静和美丽的环境。
- 惟予不饮奈明何:表达了作者尽管内心不愿意饮酒,但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心情。
译文
考试前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文书也整理得井井有条,我只需静静地坐在官舍中等待考试的开始。
我的住所紧邻考场,我可以很快地步行过去。
面对高深莫测的题目,我就像要倚靠在千丈高的海浪上一样,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它。
我的思考像森林一样丰富而复杂,每一个答案都像树上的果实一样多。
一旦踏上考试的征途,就如同登上了高山之巅,心中满是愁思,仿佛是古代的骚人一样,对前途感到忧虑。
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最终可能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这让我感到有些悲伤。
到了夜晚的中秋时分,当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我的房间,我感到非常平静和美丽,但我却因为不能喝酒而感到无奈。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考试前的准备、考试中的体验及其后的心境变化,展示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和情感波动。从“试场未动文书静”,到“登临已结骚人恨”,诗人以考试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未来的担忧。最后两句,“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