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圣人不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诗句解释:
- 涤愫:意为洗涤心灵,去除杂念。
- 贤者不饱食:指有德之士无需物质享受来维持生活。
- 何为仕与农:探讨做官和务农的意义。
- 圣人不诡时:强调圣人遵循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局变化而改变原则。
- 世所宗:世人尊崇的对象。
- 显晦既有因:事物或人的名声和地位往往有其原因。
- 盛衰亦偶逢:形容事物的兴衰有时是偶然现象。
- 先秋而后春:比喻事物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一定的时机。
- 俄顷自雍容:形容事物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展现其从容的姿态。
译文:
贤者不追求物质享受,为何还要去当官种地?
圣人不会违背自然规律,为何还要被世人尊崇?
事物名声和地位的原因已定,兴盛与衰败都是偶然的巧合。
事物开始与结束都有其特定时机,瞬间即可展现它的从容。
注释:
- 涤愫:“洗涤”和“情感”的结合词,指净化心灵以去除杂乱思绪。
- 贤者不饱食:“贤者”指道德高尚的人,“饱食”即过度满足。此句表明有德行的人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享受。
- 何为仕与农:探讨从事政治或农业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 圣人不诡时:“圣人”指的是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诡时”指违背时代。此句强调圣人行事顺应自然规律,不受时局影响。
- 世所宗:“世人所尊敬”,表示被普遍尊崇的意思。
- 显晦既有因:“显晦”指的是事物的明显与不明显,“因”即原因。此句说明事物或人的名声、地位是由原因决定的,并非偶然。
- 盛衰亦偶逢:形容事物的繁荣和衰落都是由特定的条件或机遇造成的,而非必然发生。
- 先秋而后春:比喻事物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其特定的时间点,如秋季到来春天才到来。
- 俄顷自雍容:“俄顷”即很短的时间,“雍容”意味着从容不迫。此句表达事物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展现出其从容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贤者和圣人行为的观察及思考,传达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行为的思考。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物质享受无谓追求的看法,强调了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在适当的时机展示个人才能的从容态度。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