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三仕去何频,一卧南阳竟没身。
明主自应容直道,皇天何事杀忠臣。
拄天力屈空留草,贯日心存不化尘。
黄壤不知人世事,为君恸哭楚江滨。
注释:
1 子文三仕去何频: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三次出仕但都被排挤而离开。
- 一卧南阳竟没身:指屈原在被贬后,长期隐居在汉水南岸的南阳。
- 明主自应容直道:指正直的人自然会得到明主的接纳。
- 皇天何事杀忠臣:指上天为什么会杀害忠良之臣。
- 拄天力屈空留草:形容力量虽然强大但最终无用武之地。
- 贯日心存不化尘:比喻忠诚的心志永远不变,化为不朽的精神。
- 黄壤不知人世事:死后葬在黄土之下,对人间的事务一无所知。
- 为君恸哭楚江滨:表达对君王的哀伤和悲愤,痛哭于楚地的江边。
赏析:
此诗通过屈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于忠诚与正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失德和权力腐败的批判。
首句“子文三仕去何频”,引用了屈原在楚国三次被排挤的经历,表达了忠诚者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无奈和辛酸。
次句“一卧南阳竟没身”,进一步描绘了屈原因政治原因被迫隐居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坚持和执着。
第三句“明主自应容直道”,表明正直的人自然会得到明主的青睐和信任,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第四句“皇天何事杀忠臣”,则是对统治者的质疑和讽刺,暗示了他们对于忠臣的残忍和无情。
第五句“拄天力屈空留草”,形象地描绘了力量虽然强大但最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
第六句“贯日心存不化尘”,则比喻了忠诚之心永远不变,化为不朽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最高敬意。
最后一句“黄壤不知人世事,为君恸哭楚江滨”,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哀伤和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和真理的坚守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失德和权力腐败的深刻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