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滃蔚自西来,伫立危楼亦壮哉。
远壑烟生千里雨,寒潭龙起数声雷。
田畴坐看还丰岁,里巷遥欣弭旱灾。
惭愧外官逃吏责,归鞍何惮踏泥回。

四月一日寿阳楼遇雨

乌云从西边滚滚而来,我站在高楼也感到壮志豪情。
远山如画,烟云缭绕,千里之外传来了雷声,寒潭中龙卷风起。
田野里的农人看着丰收的景象,村里的人远远地庆祝解除旱灾的喜讯。
惭愧身为外官逃避责任,归鞍何惧踏泥泞返回家乡。

译文:

四月一日在寿阳楼遇到雨。

乌云从西边滚滚而来,我站在高楼也感到壮志豪情。
远山如画,烟云缭绕,千里之外传来了雷声,寒潭中龙卷风起。
田野里的农人看着丰收的景象,村里的人远远地庆祝解除旱灾的喜讯。
惭愧身为外官逃避责任,归鞍何惧踏泥泞返回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寿阳楼遭遇大雨的场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黑云滃蔚自西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乌云密布的天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接着“伫立危楼亦壮哉”一句,将作者自己置身于高楼之上,与黑云相对峙的情景描绘出来。这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豪迈气概。

第三句“远壑烟生千里雨,寒潭龙起数声雷”,则将目光转向远方的山峦,描绘出一幅烟雨蒙蒙、雷声隆隆的画面。这种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展示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

第四句“田畴坐看还丰岁,里巷遥欣弭旱灾”,则将目光转向农田,描绘出农民们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场景。这种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表达了他对社会稳定的关心。

最后两句“惭愧外官逃吏责,归鞍何惮踏泥回”,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总结。虽然身处官场,但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反而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