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南郭得三椽,怕趁荆溪半夜船。
每望白云惊岁月,空将清梦绕林泉。
虽因追远时来此,又见登高意惨然。
极目不知多少恨,一声孤雁夕阳天。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国子监主簿期间。诗人借荆溪夜泊、白云、清梦等意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慨。
首联“自从南郭得三椽”,写自己从南郭寺迁居到桂州(今桂林)后的生活状态。作者自比为“三椽”(三间小屋),说明他虽然得到了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但仍然没有摆脱“避地如飞鸟”的流离之苦。“怕趁”二字写出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恐惧心理。颔联“每望白云惊岁月”,意思是说每当看到白云,就会想起时光易逝,感叹岁月流逝。这里用“惊”字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颈联“空将清梦绕林泉”,意思是说只有把清梦萦绕在山水之间,才能暂时忘却内心的忧愁。“时来又见登高意惨然”,意思是说有时来到高处,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悲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尾联“极目不知多少恨,一声孤雁夕阳天”,意思是说极目远眺,不知有多少恨事;而一只孤雁在夕阳中飞翔,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关键词汇包括“荆溪”、“白云”、“清梦”、“林泉”、“时来”、“登高”、“孤雁”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答案】
示例一:
荆溪有怀
自从南郭得三椽,怕趁荆溪半夜船。
每望白云惊岁月,空将清梦绕林泉。
虽因追远时来此,又见登高意惨然。
极目不知多少恨,一声孤雁夕阳天。
注释:①南郭三椽:指桂州刺史柳仲郢的住宅,位于桂州城南。②荆溪:即湘江支流漓江,在今广西桂林市境内。③三椽:古代房屋的单位,三椽等于一间屋。④避地如飞鸟:像鸟儿一样四处躲避战乱。⑤时来:时机来临。⑥孤雁:孤雁归巢,比喻思乡之人。⑦夕阳天:傍晚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点明题意,交代了自己从南郭迁居到桂州后的生活环境。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尾联则以孤雁归巢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示例二:
荆溪有怀
自从南郭得三椽,怕趁荆溪半夜船。
每望白云惊岁月,空将清梦绕林泉。
虽因追远时来此,又见登高意惨然。
极目不知多少恨,一声孤雁夕阳天。
注释:①南郭:指桂州刺史柳仲郢的住宅,位于桂州城南。②三椽:古代房屋的单位,三椽等于一间屋。③惊岁月:感叹时光流逝。④林泉:指山林泉水,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⑤时来:时机来临。⑥孤雁:孤雁归巢,比喻思乡之人。⑦夕阳天:傍晚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点明题意,交代了自己从南郭迁居到桂州后的生活环境。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尾联则以孤雁归巢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