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亭予所作,再到异畴昔。
江梅老半枯,桧柏春逾碧。
易名为岁寒,表此苍翠色。
森然一径幽,步屧时取适。

岁寒亭

兹亭予所作,再到异畴昔。

江梅老半枯,桧柏春逾碧。

易名为岁寒,表此苍翠色。

森然一径幽,步屧时取适。

【注释】

岁寒亭:诗人在建亭时取“岁寒三友”之意命名。

兹亭予所作,再到异畴昔:这亭子是我亲手建造的,现在又来到了这个曾经去过的地方。

江梅老半枯,桧柏春逾碧:这里的梅花已经半枯了,松树和柏树却更加青绿。

易名为岁寒,表此苍翠色:将亭子命名为岁寒亭,是为了表示它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四季常绿。

森然一径幽,步屧时取适:这里的道路十分幽静,走在路上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岁寒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坚韧品质的追求。

首句“兹亭予所作,再到异畴昔”,诗人以自述的口吻开篇,表明这座亭子是他亲自建造的。接着两句“江梅老半枯,桧柏春逾碧”,描述了江边的梅花已过半枯,而松树和柏树却在春天中显得更加郁郁葱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分别代表坚韧、谦逊、高洁的品质,通过描写这三者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接下来一句“易名为岁寒,表此苍翠色”,将亭子命名为岁寒亭,是为了表示它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四季常绿。这一比喻既体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位于岁寒山),也体现了亭子的寓意(象征着坚韧的品质)。

最后两句“森然一径幽,步屧时取适”,描绘了亭子周边的风景和氛围——一条幽深的小径通向亭子,走在上面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这里的意境深远,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世界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通过对岁寒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坚韧品质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江梅”、“桧柏”等,都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