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皆禹迹,渐海观朝宗。
河阴渐沦没,平沙荡无踪。
汉武筑宣房,作歌称成功。
今塞商胡口,清流不时通。
何当洒二渠,载跨碣石东。
诗句:
冀东皆禹迹,渐海观朝宗。
译文:
冀州东部都留传着大禹的足迹,渐渐向海边远眺可以看到大海。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大禹治水后留下的足迹遍布冀州东部,远处的海面在视线尽头。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家大禹的敬仰之情和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句:
河阴渐沦没,平沙荡无踪。
译文:
河阴地区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本平坦的沙地已荡然无存。
赏析:
这句诗通过“渐沦没”与“荡无踪”这两个词语生动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区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衰落的景象,体现了历史变迁的无情以及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句:
汉武筑宣房,作歌称成功。
译文:
汉武帝修建宣房宫,创作歌颂成功的诗歌。
赏析:
此句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成就,宣房宫作为帝王的象征,象征着权力和成就的象征。同时,诗人通过“作歌称成功”,表现出了当时人民对于帝王功绩的认可和赞扬,也反映出盛世景象。
诗句:
今塞商胡口,清流不时通。
译文:
现在的边界被商胡人封锁,清澈的河水不能自由流淌。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历史上边疆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峙,商人胡人对河流的限制象征了对国土的侵犯,反映了边境不稳定、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背景。
诗句:
何当洒二渠,载跨碣石东。
译文:
什么时候可以像两条渠道一样洒满黄河水,能够横跨在碣石山的东边。
赏析:
这句诗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愿景和向往。通过想象中的黄河之水能够跨越地理障碍,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疆域的广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成就和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反映了古人对国家治理和民族团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