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
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
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
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竞渡诗赏析}

竞渡:端午赛龙舟

诗歌原文及注释

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译文

屈原虽已逝世,但楚国人民依然怀念他。五月份的江水已经变得深邃而宽广,环绕着城墙,波光粼粼。轻便的小舟如龙般在水面滑行,快速而灵巧的船只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战鼓和号角声吓跑了水中的鱼鳖和龟蛇,而猎鹰和隼则在空中盘旋争夺旗帜。人们争相划船到河中央观赏比赛,旁观者也被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吸引住了。然而,那些怀念屈原的沙场英灵们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他们的故事只能在千年后的今天才被人们所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龙舟比赛的壮观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充满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在古代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赛龙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龙舟比赛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伟大诗人,便举行了这项祭祀活动。据说屈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执着追求。因此,人们在每年端午节时举行赛龙舟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项文化传承活动。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比赛中,参赛队员们需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龙舟比赛还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在比赛过程中,观众们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为参赛队员加油助威。这种热情奔放的氛围使得整个比赛更加紧张刺激。同时,龙舟比赛也成为了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好机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观看比赛,欢声笑语不断,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竞渡》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进行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在阅读这首美好的诗篇的同时,也要牢记历史,传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