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时在夔州。诗的前半部分写景抒情,后半部分议论抒情。全诗以“读离骚”为题,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屈原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空庭众嚣息”,描写了秋日庭院的景象,寂静而肃穆。接着写秋风落叶纷飞,营造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这里的“风叶”二字不仅描绘了秋风中飘落的树叶,还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忧愁。

第二句“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这里使用了“感叹坐黄昏”这样的表述,既表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孤独与沉思,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句“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则是诗人对屈原的追念。屈原以其才华横溢,却因忠言直谏而被排挤,最后投江自尽。诗人对此深感痛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敬佩以及对其作品的热爱。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则是对屈原性格的赞美。屈原以他的刚毅正直之心和清新秀丽的文字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里的“刚直心”与“清丽文”都是对屈原品质和才华的高度评价。

第五至八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屈原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对楚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屈原人格魅力和文学才情的钦佩。这些句子都充满了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第九句“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认识。他认为屈原虽然遭遇不幸,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能被后世所传颂。这既是对屈原的赞扬,也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第十句“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和正义的坚定追求。他认为屈原的精神和思想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但同时也认为他的理想和志向无法实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第十一句“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他认为即使有美好的理想和志向,也无法改变现实的状况。这里的“浮云蔽日月”形象地比喻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第十二句“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探求和向往。他认为只要内心充满真诚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达到精神上的升华。这里的“恍惚若相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才情的钦佩。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感慨。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