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昔征南,功业虽壮身不还。曾出封疆铸铜柱,竟留种族依荒山。
君不见如今圣天子,扫荡妖巢悉内徙。雕题来作冠带民,鼻饮翻宜伊洛水。
此功一成万世宁,五岭三苗长坦平。
【诗句释义】
- 迁南行: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以伏波将军李广的征南往事为背景,借以抒发对国家统一和安定的期望。
- 伏波将军昔征南:伏波将军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他曾经远征南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归乡,留下了遗憾。
- 功业虽壮身不还:虽然李广的功绩辉煌,但他最终还是无法返回家乡,这可能是因为他忠诚于朝廷,不愿背叛国家,也可能是由于某种个人因素(如疾病等)。
- 曾出封疆铸铜柱:这里指李广曾经出使边疆,为国家建立功勋。在边疆地区,他铸造了铜柱作为标记,象征着对国土的守护和对敌人的警示。
- 竟留种族依荒山:尽管如此,李广还是选择留下,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一起生活。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即使身处荒山,也要为保卫国家而努力。
- 君不见如今圣天子:作者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当今圣明君主的赞扬。他们能够铲除妖孽,将异族全部内迁,使得边疆安宁。
- 雕题来作冠带民:这里的“雕题”指的是古代南方的一些民族。经过朝廷的治理,这些民族逐渐融入汉族社会,成为国家的正式成员,享受着平等的地位。
- 鼻饮翻宜伊洛水:伊洛水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这里提到的“鼻饮”可能是指饮用当地水源。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也逐渐融合,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 此功一成万世宁:通过这次治理,国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目标。这个成就不仅仅是李广个人的功绩,更是朝廷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 五岭三苗长坦平:五岭山脉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是古代南方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三苗则是古时的一个族群,后来被朝廷所平定并纳入版图。这里的描述展现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对民族融合的努力。
【译文】
昔日伏波将军李广征南边,
功业辉煌却不能归来,
曾经在边境铸铜柱,
留下族群与荒山相伴。
当今圣明天子扫荡妖孽,
异族尽数内迁,
多元文化的河流交汇,
和平与繁荣代代相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伏波将军李广的事迹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向往。李广虽然英勇善战,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归乡,成为了历史的遗憾。然而,当今圣明的君主已经铲除了妖孽,实现了边疆的安定和民族的融合,使得国家长治久安。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