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
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
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
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
再登南楼(其一)
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
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
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
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
注释:
- 客中重上:指在客居之地又登上高台。重:重复、再次。
- 倚层台:站在高楼的平台上。
- 天阔云收:形容天空开阔,云朵散去,景象壮丽。
- 八面开:四面八方都是开阔的景象。
- 雁带岳阳秋晓过:大雁随着秋天的到来飞过岳阳城。雁:大雁,秋天的象征。
- 浪涵巴峡影西来:江水波涛映照出巴峡的影子向东流去。
- 诸营:各军营,这里泛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 今何在:现在在哪里。
- 老子:诗人自称,指作者自己。
- 得几回:能有几回?
- 自是:自然是指。
- 江山雄壮处:指的是风景优美、景色壮观的地方。这里的“江山”特指自然景观。
- 兴亡:兴盛和衰亡,这里指国家或地方的繁荣与衰落。
- 不必问寒灰:不必去询问那些已经熄灭的火堆,比喻不必去追究过去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刻关怀以及个人感慨。诗的开头通过“客中重上倚层台”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临高处的情境,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接着,“天阔云收八面开”则展现了一幅开阔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豪情。
接下来的两句“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精细观察和生动描绘,通过描写大雁飞翔和江水流动的景象,传递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光易逝的无奈。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军营和自己的登楼经历,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则是诗人的总结和感慨。他认为无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如何变化,都不必过分在意,因为自然的美丽和历史的变迁都是永恒的。这既是对现实的淡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