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协洽之岁夏四月,朱方不雨川源竭。田家汲井灌新秧,绠短瓶羸汗流血。
太守忧民一念深,欲决银河起伏阴。弥月驱驰遍群祀,云卷碧霄呈象纬。
闻说南洲有蛰龙,百年水旱资神功。民言直彻九天上,丝纶屡下恩光重。
来往瞻言三百里,别乘亲行古无此。洁蠲牢醴荐芬馨,愿借英灵一瓢水。
瓢水英灵亦何在,精诚自与神明会。炎官叱驭正当空,丰隆已驾随飞盖。
归轩暮扣古城闉,霈泽朝均千里外。秧田得雨变青青,麦田流水迷沟塍。
击壤欢呼纷老稚,惭愧今年又丰岁。典衣沽酒赛神龙,一饱权舆神所赐。
神龙肸蚃意已传,似言此赐非予专。一瓢汲水能回天,多谢紫府瀛洲仙。
瀛洲仙人笑挥手,龙不言功我何有。只今千骑拥朱轮,即是商家大旱作霖人。
【注释】朱方:即今浙江杭州。汲井灌新秧:用辘轳打水给田里的庄稼浇水。绠短瓶羸(léi quán léi):形容水井很深,但是打水的绳索很短。“瓶羸”指汲水的工具很简陋。汗流血: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流了出来。太守:这里指诗人。忧民:忧虑百姓疾苦。一念:一个念头。决银河:决开天河的闸门。起伏阴:翻腾着乌云,使天色阴沉。弥月:满一个月。群祀:祭祀众神。云卷碧霄:云彩卷起,遮住了青天。象纬:星象图。南洲:长江以南。蛰龙:蛰伏在地下的龙。言:这里是说的意思。三百里:这里指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到陈倅校书所在的地远达三百里。别乘:另外的车骑。亲行:亲自去行。清渭:渭河。典衣:典当衣服。沽酒:买酒。击壤:古代儿童游戏之一。欢呼:欢呼雀跃。惭愧:感到羞愧难当。典衣:典当衣物。权舆:开始、起初。
【赏析】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作者任杭州通判时,因连日暴雨而作此诗寄给陈倅校书,以表达对农民丰收的祝愿。
全诗共五十二句,分为六组。每组前二句为一组,后四句又分作三组,分别写景抒情。第一、二组写诗人为民解忧的一片赤子之心,第三、四组写降雨之后田野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第五、六组写雨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神灵的感激之意。最后两句是总结全文,表明诗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情真意切。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矛盾复杂,政治黑暗,民生凋敝,诗人作为官员,深为国家的兴衰担忧,因此他写了这首《赛龙谣》诗,以祈雨救民,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关心百姓疾苦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