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吊月怜孤影,埋云惜瘦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注】赵寺丞:名不详,可能是赵孟頫。
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既然被称为仙人,为何还要沉溺于尘世之中?
吊月怜孤影,埋云惜瘦形——我怜悯着那独自在月光下的身影,珍惜那如云朵一般纤细的身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在琴音中演奏,诗歌之外无需再刻记。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树叶落下的地方,仿佛是昨夜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即点明题旨:既是仙物,当然不会像凡人一样沉湎于世俗的纷扰之中。接着,诗人又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仙鹤的形象和神韵。一方面,它“吊月怜孤影”,在月光下孤独地伫立;另一方面,它“埋云惜瘦形”,在飘浮的云朵上轻盈地飞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把仙鹤与月、云联系起来,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仙鹤的风姿。后四句则是对仙鹤的赞美之词。“琴中空作操”,指仙鹤在琴声中飞舞,仿佛在空中弹奏;“诗外不消铭”,指仙鹤在无声无息中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诗歌中不需要刻意铭刻一样。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赞美了仙鹤的神韵。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落叶之声,联想到仙鹤的存在。诗人想象自己在落叶飘零的地方听到了仙鹤的声音,不禁怀疑是不是昨夜还在聆听它的啼叫。这两句诗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仙鹤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仙鹤形象和神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仙鹤的热爱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