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方山顶,山深不厌登。
瀑飞明月峡,桥渡夕阳僧。
万法元皆妄,馀生了未能。
累累塔边冢,几见谷为陵。
重游法空寺
寺在方山顶,山深不厌登。
瀑飞明月峡,桥渡夕阳僧。
万法元皆妄,馀生了未能。
累累塔边冢,几见谷为陵。
【注释】
- 方山:指中国浙江省的方山,位于杭州以西约60公里处。
- 瀑飞明月峡:瀑布飞流直下,仿佛从月亮上流下的水。
- 余生:佛教用语,指人的生命还有剩余。
- 累累:堆积的样子,这里形容坟墓很多。
- 谷为陵:被挖成山谷作为墓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法空寺的一次重游所感。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死亡和轮回的深刻思考。
首句“寺在方山顶,山深不厌登”描绘了法空寺的位置和环境。这座寺庙坐落在高高的山峰之巅,四周环绕着深深的山谷。作者在这里游览时,虽然山路险峻,但他却毫不畏惧地攀登,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挑战的勇气。
第二句“瀑飞明月峡,桥渡夕阳僧”则进一步描绘了法空寺周围的自然景观。瀑布在月光的照耀下犹如银色的绸带般飞泻而下,而夕阳的余晖则映照在古老的石桥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庄严的感觉。这里的夕阳僧人,可能是在修行的人们,他们的出现给这个宁静的场景增添了一丝人文的气息。
第三句“万法元皆妄,馀生了未能”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的真实。这种认识使得他对于生死轮回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或生命的延续。
最后一句“累累塔边冢,几见谷为陵”则是对法空寺周围墓地景象的描述。这里的“累累”形容坟墓众多,堆积如山。而“谷为陵”则可能指的是那些被挖掘成山谷作为墓地的地方。这些墓地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死观念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法空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死亡的意义。